已偵測此區域的寬頻網路 HN (HiNet) 帳號
* 若使用前述中華寬頻HN為登入帳號,日後皆需在相同寬頻網域才能再登入使用;且擁有此中華寬頻HN帳號與密碼者皆可登入。
* 請勿使用公共區域網路登入,如咖啡店、社區共用網路、公開場所免費網路等。
* 您的中華寬頻 HN (HiNet) 帳號就是登入帳號
手機號碼
Fox+中華用戶請注意
2015. 全58集 .普遍級 .HD畫質
陸劇
4.1
朱元璋六十五歲大壽,召集了他二十五個兒子進京,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別開生面的壽誕慶典,讓他的皇子們,舉行一次隆重的賽馬比賽。 朱元璋和文武百官及後宮女眷觀看比賽,眾皇子蓄勢待發,都想奪得金毛羊,比賽進行得熱火朝天,眾人觀看得津津有味,朱允炆發現了同在一旁觀看的徐妙雲,走近去打了招呼。太子朱標開始一直領先,率先抓到了金毛羊,此時有人暗中用石塊擊中朱標的馬,使馬受驚,朱標和金毛羊一起跌落,眾人驚愕,朱棣翻身下馬,跑到朱標身邊詢問情況,眾皇子卻還在爭搶金毛羊。朱元璋、朱允炆等人趕來,朱元璋見太子受傷馬上下令鳴金停止比賽,眾皇子還在爭搶金毛羊,最後把羊搶的四分五裂來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憤怒無奈。朱棣與徐妙雲見面,朱棣告訴她,她會向朱元璋請求賜婚。因為太醫醫不好太子的病,朱元璋打算為太子娶妃沖喜,徐妙雲便是太子妃人選。
朱棣北上途中遭遇和尚道衍攔路,道衍稱願意追隨朱棣,朱棣同意。徐妙雲獨處深宮寂寞,紅杏捉來一隻小鴿子為徐妙雲解悶,被朱允炆撞見。允炆邀請徐妙雲到自己書房參觀,徐妙雲隨口解讀允炆詩作,被允炆視為知己,傾吐自己不願意做皇帝的心聲,不想被朱元璋聽見,允炆遭到訓斥,無奈燒去自己的心愛詩作,徐妙雲建議將詩詞做成詩塚,允炆大喜。朱元璋用一根帶刺的藜杖教育允炆,表示自己將為了允炆能夠太平登上皇位而清理朝中元勳宿將。朱元璋大開殺戒,朝中人人自危,謹言慎行。朱元璋召回已辭官還鄉的劉伯溫進京,劉伯溫預感不妙,吩咐家中備下棺材。朱棣大敗邊關蠻元軍,得知朱元璋血洗朝廷之舉,十分無奈。朱元璋將劉伯溫帶回宮中,心生疑慮,暗下殺機。徐達觀察朱元璋言辭機鋒,心知不妙,當晚與二子商議,欲以北上支援朱棣為由自保。
王鉞送燒鵝途中被紅杏撞翻了禮盒,徐妙雲見到燒鵝大驚失色,心知徐達身患瘩背,最忌燒鵝,食之即亡,沖到殿中向朱元璋苦苦哀求。朱元璋無動於衷,允炆撞見,為徐妙雲求情,並對朱元璋說,若是再濫殺大臣自己寧願辭去皇太孫之位,朱元璋大怒,將徐妙雲下獄,允炆長跪殿前。徐達收到燒鵝,心知朱元璋是殺心已決,提出要在午門外相見最後一面,朱元璋答應。徐達食下燒鵝,毒發身死。此時邊關燕軍剛擊退外敵,大獲全勝,朱棣收到消息,得知徐妙雲下獄,心急如焚想要趕回相救,被道衍曉以利害勸阻。朱元璋在徐達葬禮上痛哭流涕,徐輝祖、徐增壽請求饒過徐妙雲,朱允炆也跪求朱元璋放了徐妙雲,朱元璋不允。朱允炆體力不支暈了過去,徐妙雲因喪父之痛絕食,紅杏勸說無果。
朱棣、章久光兩軍開打之際章犀犀趕到,幫助朱棣勸降章久光。考慮到北元和大明雙方實力懸殊,章久光決定投靠明朝,章犀犀趁機表明自己想嫁給朱棣,章久光欣然同意。酒席上朱棣推辭不過,只好答應迎娶章犀犀。劉伯溫被朱元璋請到宮中喝毒酒,回家後身亡。朱元璋以各種方式,或明或暗地把開國功臣斬盡殺絕。朱元璋為朱棣不費一兵一卒降服章久光而大為高興,要賞賜朱棣,朱棣請求放了徐妙雲,朱元璋大怒。朝堂之上朱權為朱棣說話,衝撞了朱元璋,被打了二十大板。朱權在房間疼得鬼哭狼嚎,章犀犀進來嘲笑了一番,朱權則指她是野丫頭,是土匪的女兒,兩人初次見面不甚愉快。朱棣探望徐妙雲,二人互訴衷腸,朱棣發誓一定會迎娶徐妙雲。
朱棣走時恰遇梁雁冰進宮刺殺朱元璋,一番打鬥後將她放走。朱元璋病重,讓朱允炆代他上早朝,又要為他安排婚事,朱允炆難以拒絕,新婚之夜卻留下新娘一人。朱允炆先後與黃子澄、朱元璋商量藩王可能謀反之事,表示自己將先禮後兵。朱元璋病情愈發加重,臨死前留了一個鐵箱子,讓王鉞藏起來,交代將來如果朱允炆大難臨頭,就交給他,又命王鉞除掉徐妙雲。王鉞送毒飯菜給徐妙雲,被朱允炆制止。朱元璋臨死前對著朱允炆喊朱棣的名字,朱棣夢見朱元璋病重且呼喊自己,醒來後覺得蹊蹺,派人打探,得知朱元璋病逝,而朝廷卻瞞著他,遂以弔唁之名率兵前往京城。
徐妙雲得知真相後直指朱允炆犯了大錯,成為了眾矢之的。王鉞來報,朱棣即將渡江入京,朱允炆驚慌不已。齊泰向朱允炆建議封鎖江面,就地殲滅朱棣,朱允炆認為不妥,還是決定讓朱棣單騎過江與他一同祭拜孝陵。黃子澄建議朱允炆削藩,朱允炆表示同意。三人對話傳到了徐妙雲耳朵裡,徐妙雲連忙出宮,希望能夠勸阻朱棣進京,但是朱棣執意前往孝陵祭拜,途中遭遇齊泰安排的御林軍埋伏,徐增壽等人請求朱允炆以大局為重,放過朱棣。朱棣面見朱允炆,質問他為何在金川門設伏,方孝孺因朱棣見了朱允炆不跪拜,要將其定罪,朱允炆心軟,批准朱棣先去孝陵祭拜。御林軍抓了前去送信的徐妙雲,並按齊泰的指示將其押入了天牢。
御林軍的對話被朱棣聽見,朱棣這才得知徐妙雲被齊泰等人關押進了天牢。與此同時,徐輝祖也猜測徐妙雲有可能被齊泰等人關押,便將此消息告訴了朱允炆。朱棣劫獄救下了徐妙雲,朱允炆也隨之趕到。馬皇后希望能夠得到朱允炆的愛,而朱允炆卻表示自己不愛馬皇后。梁雁冰深夜行刺朱允炆,卻被御林軍所傷。慌亂之下闖入了朱棣所在的西園,朱棣幫助梁雁冰治傷,並幫她逃出了皇宮。齊泰等人發現了刺客身上掉下來的權杖,此權杖為朱棣所有,於是便慫恿朱允炆逮捕朱棣,朱允炆氣憤地去找徐妙雲,問她如果自己殺了朱棣會如何,徐妙雲跪求朱允炆饒過朱棣。
朱允炆在齊泰等人的慫恿之下還是決定逮捕朱棣。徐妙雲讓紅杏出宮找張玉等人幫忙營救朱棣,張玉、道衍幾人假傳聖旨成功救出了朱棣。朱允炆要朱棣留在京城,朱棣擔心自己性命不保,便逃出城去,半路遇上了梁雁冰,梁雁冰因被朱元璋滅族,希望能殺了朱允炆報仇,朱棣決定將梁雁冰收入麾下。齊泰認為朱棣有謀逆之心,向朱允炆進諫,希望朱允炆能夠派兵緝拿朱棣回京,朱允炆顧及叔侄之情,不忍傷其性命,便將此事搪塞了過去。馬皇后放火燒了坤甯宮,想以此換取朱允炆的重視,並要求搬進毓秀宮與徐妙雲同住。朱棣返回北平,徐王妃建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與其他藩王聯合造反,朱棣認為要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馬皇后多次刁難徐妙雲,徐妙雲都一一化解。朱允炆與眾大臣商議削藩之事,齊泰認為擒賊先擒王,要先滅朱棣。朱權聽說朱允炆要削藩,便趕緊奔赴北平與朱棣商量,梁雁冰建議朱棣先服軟,給朱允炆送一隻黑貓以示忠誠,朱允炆卻將黑貓命名為朱棣並送給了徐妙雲。章犀犀向朱棣求婚,朱棣再三推脫,在章犀犀傷心之時,朱權向其表示愛意,章犀犀表示願意跟朱權去大寧。朱允炆派人捉拿湘王,湘王臨終前將自己有孕在身的妃子託付給了朱棣,朱棣心生惻隱之心,卻被梁雁冰阻止,梁雁冰說如果救了湘王妃,便等於把血光之災接了進來,朝廷就會將朱棣歸為湘王同黨。朝廷繼續試探朱棣,廢岷王朱楩為庶人,岷王府的家人在燕王府前自刎,梁雁冰立即讓人將屍體帶出北平。
朱允炆派李景隆率五千兵馬,協同河南指揮使共同緝拿朱橚,朱橚前來燕王府求救,梁雁冰再一次制止了朱棣。為了消除朝廷對自己的猜疑,朱棣決定送自己的三個兒子去京城當人質,但此舉引起徐王妃不滿。朱棣迫於朝廷的壓力,不得不將周王押送京師,同時為了表忠心,將自己的三個愛子一同送往京師。押送周王進京的隊伍出發了,臨行前,徐王妃勸周王不要觸怒朱允炆,希望有個好結果。徐王妃看著三個兒子走遠,傷心欲絕,朱棣沖出來安慰徐王妃,徐王妃氣急,怒斥梁雁冰。朱允炆找齊泰黃子澄商量,齊泰與黃子澄勸朱允炆當機立斷,朱允炆卻相信朱棣不會起反心,齊泰與黃子澄對朱允炆的婦人之仁很擔憂。
馬皇后和心腹宮女在御花園中散心,遇到了閒逛的朱高煦,朱高煦桀驁不馴,觸怒了馬皇后,馬皇后心生一計,唆使朱高煦出宮。朱高煦中計出宮,遇到了幾個賣劍的劍客,朱高煦在和劍客比武時候不小心誤傷了一名劍客,被前來的官兵捉住並且關押在天牢之中。小棗子得到消息,立刻去告訴徐妙雲,朱高熾、朱高燧二人驚慌失措,徐妙雲安慰兄弟二人,並去找朱允炆,朱允炆答應徐妙雲自己會好好查此案。朱允炆找殷傑詢問此事,殷傑一口咬定是朱高煦殺了人,朱允炆無奈。馬皇后再次去找朱允炆,要朱允炆下旨將朱棣二子趕出毓秀宮,朱允炆找徐妙雲商量,徐妙雲威脅朱允炆自己也要離開毓秀宮,朱允炆無奈妥協。朱能回到北平,告訴徐王妃朱高煦的事,徐王妃大驚,朱棣找徐王妃商量是否造反,徐王妃表示自己只關心孩子能不能回來,不關心朱棣是不是造反。
燕王府門口,徐妙雲正要回京城,碰到了疾馳而來的朱棣,朱棣留住了徐妙雲。徐妙雲開始勸朱棣和朝廷重修于好,朱棣不露聲色。徐輝祖在院子裡吵嚷著要查朱棣是不是在私造兵器,準備謀反,被接到朱棣命令的朱能押入大牢。這個時候,梁雁冰在訓練新兵,一個新兵不服從安排,和梁雁冰比試了起來,三兩下就被打到地上,這下,新兵們都服服帖帖了,軍營紀律大好。徐妙雲親自熬了藥,端給徐王妃,兩姐妹和好,徐王妃要為徐妙雲做媒,讓她嫁給朱棣。徐妙雲為了朱棣著想,拒絕了姐姐的好意。皇宮裡,馬皇后聯合朝廷大臣,說徐妙雲和朱棣結為夫妻,朱允炆氣急而怒,再加上朝中大臣的煽風點火,想要帶兵攻打燕王府。在徐增壽的勸說下,朱允炆同意等他們七天。徐增壽派人趕去燕王府,通知徐妙雲趕快回京城。徐妙雲瞞著朱棣,連夜趕回京城,並給徐王妃留下了一封書信。
朱棣知道了徐妙雲連夜回京,前去追趕,未果。回到燕王府,放出了在大牢裡的徐輝祖。黃子澄和齊泰勸說朱允炆發兵削朱棣,朱允炆欲親征,齊泰、黃子澄等阻攔不住,此時江北驛站傳來急報,原來徐妙雲並未嫁給朱棣,這一切只是誤會,朱允炆大喜,齊泰、黃子澄仍想讓朱允炆發兵削朱棣,朱允炆不悅,並令文武百官跪迎徐妙雲回宮。齊泰找馬皇后勸說朱允炆,馬皇后出主意說除掉徐妙雲便萬事大吉。徐妙雲與紅杏在外面說話間,有刺客闖來欲殺害徐妙雲,幸好有兩位黑衣人突然出現,把刺客打得落荒而逃。原來二人是朱棣的侍衛,朱棣不放心徐妙雲,一直讓二人暗中保護,因此徐妙雲得以平安抵達京師。齊泰、黃子澄、馬皇后得知徐妙雲順利回京大為氣憤。
朱棣打算納章犀犀為側妃,徐王妃無奈同意。朱棣去接章犀犀,徐王妃為他送行,並送上親自為章犀犀準備的聘禮。朱允炆命徐增壽放了朱棣三子,徐妙雲與徐增壽一起送別朱棣三子。此時,黃子澄、齊泰得知朱允炆欲放了朱棣三子,找來徐輝祖,徐輝祖說會把他們追回來。齊泰、黃子澄勸說朱允炆收回成命,朱允炆不肯。徐輝祖快馬加鞭追上了朱棣三子,相互打鬥了一陣後,朱高煦擒住了徐輝祖,徐輝祖只得命手下撤離,放了他們。朝堂上,齊泰請朱允炆把徐妙雲驅逐出宮,朱允炆執意不肯,退堂後,徐輝祖說他會把徐妙雲接出宮。徐王妃問朱棣為何一個人回來,朱棣說自己成全了他們,這時朱棣接到朱高煦被綁城樓的消息。徐妙雲不堪重負去徐達墳前哭訴,被徐輝祖抓回了家。
朱棣準備帶兵去救朱高煦,被道衍阻止,道衍分析這就是逼他造反,要他一定要沉得住氣,現在還沒到時候。徐王妃想去救兒子,被朱棣勸止。梁雁冰一行人來到濠州,她潛入董標家中,打暈他拿下權杖支開守城士兵救下朱高煦。梁雁冰讓隨從先帶朱高煦回去,自己則繼續去尋找朱高熾和朱高燧。徐輝祖宴請齊泰、黃子澄,透露了自己把徐妙雲接回家中。齊泰並不放心,準備派殺手斬草除根。殺手潛入國公府行刺,卻被徐輝祖發現並打退,徐妙雲借機溜走。梁雁冰找到朱高熾兄弟,隻身迎敵讓他們倆先離開。徐妙雲離開徐家準備去尼姑庵出家。早朝路上,徐輝祖將徐妙雲失蹤之事告訴了齊泰,齊泰告誡他千萬不要說出這件事情。朱允炆罷朝,擔心徐妙雲的安危。徐妙雲在庵中帶發修行,王鉞問詢徐輝祖,徐輝祖一口咬定不知道徐妙雲的去向。
朱棣餵梁雁冰喝藥,梁雁冰感動之下向朱棣表示愛慕之情,朱棣視而不見。宮內,齊泰對馬皇后說,他推測朱允炆出宮是為了尋找徐妙雲,馬皇后震怒之下命齊泰務必將事情辦好,齊泰領命而下。朱允炆琢磨徐妙雲留下的詩箋,忽然悟到徐妙雲是在一座名叫“紫雲”的庵堂內。齊泰派的刺客四處搜尋徐妙雲的下落,他們終於在紫雲庵發現了徐妙雲。紅杏出外買菜,遇上徐輝祖搜尋的人馬,連忙與徐妙雲一同在山中躲避。刺客放火燒紫雲庵,朱允炆來到紫雲庵,發現己成一片焦土,頓時如五雷轟頂。朱權與章犀犀成親,朱棣帶梁雁冰前去道喜。朱棣想讓朱權與自己一同謀反,打章久光三千騎兵的主意,但朱權婉拒了朱棣,朱棣與梁雁冰失望而歸。
徐王妃病重,梁雁冰前去探望,吃了閉門羹,在侍女小鳳的唆使下要給徐王妃下毒,以取而代之。但徐王妃對梁雁冰坦誠相待,提出自己死後要她代替自己做新王妃,並與之姐妹相稱。梁雁冰感動之下放棄了毒殺徐王妃,決心要用自己的真情感動朱棣。馬皇后與齊泰、黃子澄商量阻止朱允炆帶徐妙雲回宮。朱棣三子被釋放回家,徐王妃大喜,病情大有起色。朱棣與三王子、道衍等人在密室謀劃起兵造反一事,決定在次年七月朱棣壽誕之時起事,被門外的葛誠聽到。此時韃靼坤帖木兒送汗血寶馬給朱棣,朱棣決定將馬獻給朱允炆。朱允炆命徐輝祖傳令不准百官迎接其回宮,但齊泰、黃子澄聯合馬皇后,還是率百官出城迎接,欲阻止朱允炆帶徐妙雲回宮。朱允炆、徐妙雲理論不過,憤而離開,路遇朱棣手下刺殺,有驚無險,齊泰、黃子澄等人登門請朱允炆、徐妙雲一同回宮。朱棣派葛誠護送寶馬 ,並遞送分別給朱允炆、徐妙雲的信。葛誠表現出一片忠誠。
葛誠護送寶馬進京,道衍擔心葛誠會反被朱允炆利用。朱允炆回宮後令文武百官嚴懲貪官污吏,並封平花花為貼身侍衛,平花花一副市井氣,在朝廷上引得一片哄笑。葛誠到達皇宮,受朱允炆禮遇,大為感動,將朱棣策劃謀反一事和盤托出,並寫下揭發之文。朱允炆不顧徐輝祖、黃子澄反對,欲封葛誠為翰林院侍讀學士,葛誠感動,自願請命回到朱棣身邊,為朱允炆刺探消息。徐妙雲收到朱棣的信,得知朱棣將於次年七月起兵並迎娶她的計畫。朱允炆為葛誠投誠、抓住朱棣把柄一事興奮不已,並告知了徐妙雲,徐妙雲卻認為葛誠是個挑撥離間的小人,但表示若朱棣真的造反,自己必定會站在朱允炆這邊。
朱允炆對葛誠的密信感到困惑,欲調查此事。另一邊,徐妙雲欲寫信阻止朱棣起兵。馬皇后得知朱允炆不相信朱棣要反,苦苦相勸,但朱允炆執意要等拿到證據後再懲治朱棣,馬皇后懷疑朱允炆這樣做是為了徐妙雲,勸朱允炆遠離徐妙雲,朱允炆很生氣。徐妙雲給朱棣寫信時正巧朱允炆過來,徐妙雲慌忙藏信,怕朱允炆發現信,徐妙雲急忙帶朱允炆離開,朱允炆起疑,朱允炆派人緊盯毓秀宮。徐妙雲找徐輝祖幫忙送信,徐輝祖以為徐妙雲是為私情,不肯送信,徐妙雲解釋,徐輝祖才答應送信。王鉞向朱允炆稟報毓秀宮動向,朱允炆派人盯住國公府。
朱允炆收到葛誠密報,得知朱棣私造兵器欲謀反。朱允炆把信給徐妙雲看,並說要嚴懲朱棣,徐妙雲為朱棣開脫。馬皇后看望皇上,得知朱棣私造兵器後,勸朱允炆除掉朱棣。黃子澄獻計奪朱棣軍政大權。朱棣得知朱允炆要削他兵權,眾人勸他反,朱棣賄賂宋忠不成,反被宋忠討要十七衛將士名冊。親兵點名時,於瓊不配合,眾將士也跟著鬧起來,宋忠氣打眾將士。宋忠命人加強巡視,監視眾將士。于瓊等人不服宋忠,欲逃走為朱棣效力,而躲在外面的親兵偷聽到他們的計畫。於瓊等人逃跑不成反被抓。朱棣得知於瓊等人將被押往京城,擔心計畫暴露,派朱高煦去攔截。而朱高煦在城門被堵,無法追上於瓊等人將他們帶回。
馬皇后稱徐妙雲向朱棣告密,朱允炆不信,但在馬皇后的堅持下,朱允炆還是跟著去了徐妙雲放信鴿的小樹林。徐妙雲內心矛盾,正猶豫不決時,馬皇后和朱允炆來了,徐妙雲不聽勸告放飛信鴿,平花花稱沒帶弓箭而沒有射下信鴿。面對朱允炆的質疑,徐妙雲不做解釋,朱允炆生氣軟禁徐妙雲。平花花告訴王鉞沒射鴿子的實情。馬皇后煽風點火,勸朱允炆處死徐妙雲,朱允炆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馬皇后把紅杏帶走,逼她承認徐妙雲給朱棣寫密信,紅杏不承認。徐妙雲擔心紅杏安危,欲出門相助而被攔。徐輝祖為徐妙雲說情,朱允炆稱會查清真相。紅杏直到暈倒也不承認徐妙雲通敵,這時朱允炆來了,馬皇后急忙派人偷偷把紅杏送回毓秀宮。
齊泰和黃子澄澈夜等待也沒有見到朱允炆出來,二人對朱允炆很失望。憂慮萬分的徐妙雲找紅杏商量,想求皇上讓自己去一趟北平,看看朱棣是否真的瘋了。馬皇后給朱允炆送來參湯,借機提了關於朱棣裝瘋,私底下卻想要謀反一事,朱允炆大怒,下令送皇后回宮,馬皇后哭泣離去。徐妙雲再次讓紅杏請來朱允炆,二人對弈,徐妙雲提出二人打賭,輸的人答應贏的人一件事,朱允炆故意想讓,輸給了徐妙雲,徐妙雲再次提出要去北平,朱允炆大怒,拒絕了徐妙雲。朱允炆走後,徐妙雲決定絕食,逼朱允炆同意。兩日的絕食讓徐妙雲十分虛弱,朱允炆狠下決心讓平花花護送徐妙雲去北平。
朱棣看到徐妙雲,告訴徐妙雲自己沒瘋,但是很快就忍耐住了自己的情感,繼續裝瘋賣傻和徐妙雲拜堂,梁雁冰受王妃之托前來看朱棣,卻在門口和守住門口的平花花大打出手。徐王妃趕到,朱棣裝瘋,逃離出房間。徐王妃和徐妙雲二人討論朱棣病情,徐王妃要徐妙雲不要多想。徐妙雲離開燕王府回京,傷心的朱棣在房中喝酒,梁雁冰邀請朱棣去自己那裡喝酒,喝醉了的朱棣將梁雁冰認成了徐妙雲,兩人一夜相好。第二天,梁雁冰告訴朱棣自己是他的人了,朱棣慌忙道歉離開,梁雁冰痛哭流涕。葛誠正因為找不到朱棣裝瘋的證據發愁,誰知無意中小王子說漏嘴,透露出朱棣沒有瘋,葛誠大喜,急忙給朝廷發去密信,朱允炆在朝堂上說明情況,眾臣都要求誅殺朱棣,齊泰和黃子澄建議派人暗殺,朱允炆下定決心,剿滅朱棣。
徐妙雲寫了生離死別給朱棣以作告別,卻被馬皇后的眼線截下,馬皇后欲封鎖宮門,以毒酒賜死徐妙雲,卻被偶然路過的懷慶發現,通知了朱允炆。朱允炆及時趕到,徐妙雲自覺對朱允炆有愧,堅持要飲下毒酒,被平花花救下。馬皇后假作頭痛,逃過追究,朱允炆隨後令其閉門思過。徐妙雲以無字條傳書與朱棣決絕,並向朱允炆道歉,朱允炆沒有接受。朱棣感知無字條用意,十分傷心。懷慶來探望徐妙雲,見到平花花與紅杏交好,心中不快。朱允炆與眾臣商議後,決定先派張信密殺朱棣,後聯合甯王圍剿燕王府。
張信母親設宴為兒壯行,無意中發現張信此去竟要去刺殺於自家有大恩的朱棣,為了使張信兩全忠義,張母在向張信述說前因後果後自盡。張信又驚又痛,決定為了亡母投靠朱棣,誰知由於朱棣裝瘋避人,幾次三番被拒之門外。此時宋忠等人逼得緊,張信無奈,抱著亡母靈位再次前去,終於得見朱棣。朱棣得知朱允炆欲除去自己,決定先拉攏甯王。甯王朱權收到朱允炆密旨,此時朱棣前來密議聯合起兵之事,答應事後與甯王共分天下,甯王表面同意。朱棣看出甯王猶豫,使計將甯王帶回北平,逼甯王不得不從。章犀犀得知後大怒。
章犀犀找到章久光商議解救甯王,決定先駐兵觀察。葛誠自覺難全忠義,帶酒與朱棣共飲後自盡以謝朱棣。朱棣大驚,對起兵猶豫不決。徐王妃率全府死諫朱棣,朱棣大怒。朱高熾和朱高煦借葛誠發喪掩護,召回張玉與朱能。朱棣找到道衍求籤測天意,卻得知要髯過於臍方可成事,憂心不已。徐王妃得知後,心生一計。章犀犀擔心甯王的處境,與章久光謀劃著何時攻入北平城。朱允炆去看徐妙雲,聽到她為朱棣祈福,默默離開,隨後撞見懷慶公主、菊慧,得知她們要去北平城,命平花花把她送回宮。
謝貴、張丙帶人馬去燕王府。道衍看到朱棣長髯過臍大為驚歎,豈料是徐王妃把自己的頭髮接到了朱棣的鬍鬚上。燕王府官屬、護衛集結完畢,道衍也把徒弟們引薦給朱棣。章犀犀聽聞北平城有人馬奔向燕王府,讓鷹兒把消息告訴甯王,並打算埋伏在城外。朱棣與將士們共飲壯行酒,割須明志。謝貴、張丙帶人圍了燕王府,聽到府內陣陣吶喊聲,不敢輕舉妄動。張信辭別朱棣,要回去對付宋忠。朱權接到章犀犀的情報,發信號讓她即刻攻城。天空忽然烏雲密佈,燕王府青瓦墜地,朱棣以為是不祥之兆,道衍卻說是飛龍在天,從以風雨,還說真命天子要搬離舊屋,將士們頓時士氣大增。張丙、謝貴打算先抓捕朱棣的心腹愛將,然後再對付他。張信阻止宋忠去捕殺朱棣,卻因一時大意斷送了性命。
張玉等人率兵攻佔了北平,章久光等人也隨之趕到,徹底佔領了北平城。朱棣表示要以奉天靖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謀反。徐王妃建議朱棣為了大業暫時忘記徐妙雲,朱棣同意並正式起兵謀反。梁雁冰對朱棣心存愛意,向朱棣表明心跡,卻被朱棣婉言拒絕。梁雁冰決定離開燕王府,梁雁冰去向徐王妃道別的時候,徐王妃表示願意幫她,並讓朱棣給她一個名分,但是朱棣還是不肯答應。
梁雁冰裝病相逼,朱棣勉強同意將梁雁冰納為側妃。方孝孺向朱允炆建議施行周朝的井田制,朱允炆欣然同意。與此同時宋忠來報朱棣謀反,眾臣大驚失色,唯有朱允炆滿不在乎,表示朱棣並非朝廷對手,不必驚慌。徐妙雲得知朱棣謀反心灰意冷,擔心朱允炆心情低落便前去勸慰,誰想朱允炆對於朱棣謀反不以為意,還決定效仿周朝,入周門,遵周制,行周禮。馬皇后向朱允炆進言,讓徐妙雲寫信給朱棣,讓朱棣放棄謀反,然後再將朱棣誘殺,但卻被朱允炆嚴詞拒絕。懷慶公主去找徐妙雲,吐露自己非常矛盾,一邊是親哥哥,一邊是親侄子,十分為難,徐妙雲勸她不要管。懷慶公主十分失落,偶遇平花花,發現自己竟然十分羡慕平花花無憂無慮的生活。馬皇后親自去找徐妙雲,要求其寫信給朱棣,徐妙雲很是糾結。
徐妙雲迫於壓力只好無奈同意寫信給朱棣。眾臣擔心朱棣舊部犯上作亂,唯有朱允炆對他們十分信任。當得知甯王一起謀反,眾臣十分緊張,而朱允炆卻又不以為意,十分不重視。朱允炆發現徐妙雲給朱棣寫信,一氣之下讓她搬去皇宮西北角的小院子住,平靜之後才發現徐妙雲是受了馬皇后的攛掇。馬皇后得知徐妙雲被皇上處罰搬離毓秀宮,還沒高興太久,知道真相的朱允炆就來找她算帳了,命她搬去那間小屋,並說有廢后打算,馬皇后嚇昏過去。王鉞傳旨讓徐妙雲不用再搬,徐妙雲得知皇上把責任算在馬皇后頭上,自願承擔責任。朱允炆得知馬皇后有喜,勉強答應不再追究此事。紅杏提及懷慶公主,徐妙雲打算為她和平花花做媒。
大軍將至,徐妙雲擔心朱棣是否能安然無恙,經紅杏提示,覺得平花花若上戰場會有幫助。徐妙雲將此事告知懷慶公主,懷慶公主坦白說確實喜歡平花花,願為救朱棣嫁給平花花。徐妙雲請朱允炆為他二人賜婚,朱允炆將懷慶公主託付給平花花,平花花喜憂摻半。朱允炆親自為李景隆送行,授以斧鉞,並賜予“忠孝不忘”。徐妙雲送懷慶公主出嫁,看著這對歡喜冤家很是羡慕。北方天寒地凍,李景隆大軍士氣不振,陳亨奉命與宋忠作為先鋒攻打北平。朱棣想要收服宋忠的兵馬,命朱高煦、張玉、朱能將那些將士的家屬接到王府,擺酒設宴好生款待,徐王妃更是親自下廚,家屬們無不為之感動。宋忠謊稱朱棣屠殺了將士們的家屬,逼他們與朱棣反目成仇。將士們義憤填膺,要討伐朱棣,卻見家屬們安然無恙,全都臨陣倒戈。宋忠一氣之下追了出去,戰死陣前,陳亨被擒。朱棣誠心勸降陳亨,陳亨甘願臣服。李景隆節節敗退,朱允炆決定派平花花前往。
徐妙雲聞訊寫信告知懷慶公主,懷慶公主讓平花花在戰場上對朱棣手下留情,只可生擒不可傷其性命,並將先帝賜給她的玉佩給了平花花,希望關鍵時候可以幫他保命。朱棣追擊李景隆殘部到了濟南,平花花也趕到支援鐵鉉將軍,朱棣在炮火強攻下命令撤退。濟南城易守難攻,朱權出招掘河灌城,朱棣考慮到百姓及莊稼,希望兵不血刃拿下濟南城。鐵鉉、平花花擔心城中百姓,商議一番,決定將計就計對付朱棣。平花花詐降,和鐵鉉一起在濟南城設下埋伏,朱棣等人在濟南城沖出埋伏,並捕獲平花花。朱高煦要求殺了平花花,朱棣不允,還想勸降之。濟南一戰受挫,朱棣與朱權等人商議,決定避開濟南,取道山東和河南之間,直達京師。
徐妙雲得知皇后與齊泰計策,表示願意配合,助朝廷勸降朱棣,朱棣得到消息後單刀匹馬闖入軍營欲帶走徐妙雲,遭到拒絕,齊泰等人發現朱棣闖入,雙方打鬥,徐妙雲為朱棣擋了一劍。此時梁雁冰帶人趕到,救走了朱棣。徐妙雲回到宮中,要求朱允炆不要怪罪馬皇后和齊泰,朱允炆勉強答應了。朱允炆接到朱棣奏疏,要求誅殺齊、黃二臣,否則就要渡江,念及燕軍軍力強大,朝廷不敵,在方孝孺等百官的力諫下,朱允炆罷免二人官職,抄家放逐,又深夜造訪齊、黃,屈尊降貴,跪地道歉,表示一旦剿滅燕軍,就接二人回京,二人感動。李景隆奉旨過江與朱棣和談,朱棣欲收其為己所用。
徐妙雲提出圍魏救趙之計,讓河北、山東的兵馬全力攻打北平,被朱允炆採納。徐王妃、朱高熾鎮守北平,不得不令全城百姓共同守城。徐妙雲向紅杏表示自己一方面要忠於大明,為朱允炆出謀劃策,一方面又擔心朱棣會知道是自己出的主意,心情十分複雜。此時馬皇后以探望之名前來打探朱允炆是否在此,徐妙雲感歎大家同為愛而不得的可憐人。朱棣得知朱允炆攻打北平,道衍主動表示要前往力保北平,並請求朱棣在攻下金陵後不要殺方孝孺,朱棣表示自己不但不殺,反而會重用他,以使天下讀書人為他所用。朱允炆與群臣為“圍魏救趙”一計奏效,金陵暫時得保而感到喜悅,方孝孺奏請重用獻計之人,朱允炆笑而不語。
朱棣給道衍傳信,如果朱高熾有異動,即殺之。朱高煦將事情盡數告訴了徐王妃,徐王妃大義滅親,要兒子押了徐輝祖去朱棣處,交由朱棣處置。徐妙雲親自動手將陳植寫的密函和朱允炆寫的密詔,縫製在信使的衣領裡。朱高煦夜間到陳亨營地巡視,抓住了兩信使。兩信使不肯招供,朱棣用計誘騙信使說出了真相。徐妙雲擔心自己的計謀會害了朱棣,但是她無從選擇。朱棣得知是徐妙雲出謀劃策算計他,十分難以接受。信使遲遲未歸,朱允炆憂心不已,徐妙雲勸慰他。平花花進宮見朱允炆,為他出計打燕軍,朱允炆告訴了他徐妙雲的計畫,平花花決定將二者結合,朱允炆應允給他機會,但是統帥仍是李景隆。
道衍出現,為之前誤會了朱高熾道歉,並願意親自押送徐輝祖去朱棣處。陳亨突然要宴請朱棣,朱棣欣然應允前往,朱高煦懷疑是鴻門宴,朱棣表示,如果陳亨圖謀不軌則當場殺之朱棣赴宴,眾將士喝酒。朱高煦和陳亨發生衝突,此時士兵來報,軍營起火,長江水師渡江,朱棣下令將陳亨拿下,朱允炆得到消息,以為陳亨發出信號,下令讓李景隆火速行動,朝廷和燕軍在江邊作戰,朱棣將密信拿出來,陳亨表示自己毫不知情,然而朱棣並未相信,陳亨無話可說。
徐輝祖承認自己用計差點讓朱棣誤殺了朱高熾,朱棣很生氣,但是希望徐輝祖能與他化干戈為玉帛,徐輝祖說自己是一條道走到黑的人,等著朱棣殺他,最後,朱棣放了他。徐輝祖趕回京師,告訴朱允炆朱高熾不肯接密詔,是徐王妃的主意,陳亨被朱高煦殺了,徐妙雲和朱允炆才知道水師進攻陳亨沒有行動的原因。朱棣找了個人給徐增壽送信,策反江南水師,徐增壽找到金都督,金都督同意去說服陳直,陳直不為所動,不肯造反,金都督見狀召集了幾個兄弟,把陳直殺害。金都督率領水師投誠朱棣,獻上陳直的首級,朱棣大為震驚,金都督要求朱棣封他為水師總督,朱棣卻封金都督身旁的楊桐為水師總督,下令殺了金都督。
朱棣和徐妙雲長久不見,如今乾柴烈火,情不自禁,在徐妙雲的軍帳中一番雲雨。梁雁冰想要進去,卻被門口的守衛攔下,只能無奈離去。第二天,徐妙雲率先起來,走到軍帳外,看到一個小孩在練習刺刀,一問,竟然是李景隆的兒子,心中猜到了七七八八。徐妙雲去了江邊,朱棣趕了過來,徐妙雲要求開始議和。經過兩人的談判,朱棣拒絕議和,在送徐妙雲回去的時候,梁雁冰提出要留下徐妙雲,朱棣大怒動手打了梁雁冰。徐妙雲帶著紅杏失望而歸,並在半路暈倒。朱權和章犀犀找到了出走的梁雁冰,並說服她回到朱棣身邊,朱棣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梁雁冰道歉,兩人重修於好。
朱允炆立平花花為全軍統帥,並勸服眾臣。徐妙雲代朱允炆前往燕營,送信的同時打探軍情。朱棣想挽回徐妙雲,無果。平花花與朱允炆等人根據徐妙雲帶回的軍情商議戰術。平花花識破對方詭計,與皇上在帳中飲酒作樂作為誘餌,埋伏燕軍。最終在渡江戰役中大獲全勝。朱棣三千大軍損失慘重,只剩下十幾人,狼狽潛逃,卻被早已等候在江北的朱允炆捕獲。朱棣暗中告訴朱高煦及余兵找機會逃走,自己則假意要自殺投降,實則找機會將徐妙雲劫持,威脅朱允炆,得以逃脫。徐妙雲試圖勸服朱棣議和,朱棣始終認為朱允炆庸碌無能,以失敗告終。朱棣識破平花花的計謀是得益于徐妙雲對自己的瞭解,於是將徐妙雲囚與自己帳中。 李景隆和徐輝祖二人在軍營中慶祝大勝,被燕軍鑽了空子反攻,打了南軍個措手不及,燕軍勝,但卻沒有如願抓到朱允炆。朱棣慶功喝醉,找徐妙雲傾訴表達愛意,二人感歎天意弄人。朱棣在兩軍交戰中屢戰屢勝,已準備就緒攻城。
十萬火急之時,方孝孺想出計謀應對,將先皇的聖像懸掛於城牆之上,朱棣礙於對先皇的孝心,停止攻城。李景隆本想趁機反擊燕軍,見朱棣對先皇如此恭敬,擔心將朱允炆陷於不仁不義之地,於是兩方同時撤兵。朱允炆和平花花則趁兩方交戰混亂之時潛入燕軍大營,救出了徐妙雲。趕回皇宮的途中,與得到消息前來爭奪徐妙雲的朱棣相遇,徐妙雲為朱允炆擋劍受傷,朱棣傷心的放走徐妙雲。徐妙雲回宮養傷時無意回想起在燕軍帳中看到李景隆的兒子,對李景隆起了疑心,告知朱允炆,朱允炆派人去查此事。此時徐增壽有意投奔朱棣,試圖勸服李景隆一同帶領將士投奔朱棣。李景隆本無意投誠,卻陰差陽錯幫了徐增壽,被逼無奈投奔朱棣,引得燕軍攻入城中。朱允炆識破徐增壽策反,徐增壽畏罪身亡。朱橞安排刺客刺殺朱棣,朱棣、梁雁冰進茶鋪討水喝。
茶鋪裡喬裝的刺客下藥被梁雁冰識破,一番打鬥後刺客被制服,刺客謊稱已將朱棣誅殺,朱橞中計被擒,答應帶朱棣、梁雁冰進宮。朱棣安排太監送去迷魂湯,打算趁機帶徐妙雲出宮。梁雁冰用水迷昏朱棣,要對徐妙雲下手,危急時刻徐妙雲被朱允炆救走。梁雁冰告知朱棣,自己並未得逞,而行跡暴露,與朱棣、朱橞逃出宮。徐輝祖與燕軍拼死搏鬥。燕軍圍困皇城,高呼“建文出降”。官們收到燕軍的勸降書,嚷著要見皇上,被王鉞勸阻回去。馬皇后在太廟哭訴滿腹委屈,恰巧朱允炆趕來。朱允炆質問皇爺爺為何要將江山交予自己,說眼下已無力回天,要自殺謝罪。躲在暗處的馬皇后出來制止,王鉞、方孝孺等聞訊趕來,方孝孺出計縱火焚宮,王鉞說太祖高皇帝早有預料,留有鐵篋子。朱允炆打開看時,發現皇爺爺繪有密圖,要自己削髮為僧逃出去,並安排好了徐妙雲同行。朱棣帶領燕軍攻到京師,包圍了皇宮以後,卻不敢擅自闖宮,怕天下人說他弒君篡位。他令部下嚴守皇城,等朱允炆出降。
趁著夜色,朱允炆和徐妙雲化裝成一僧一尼,走進了鬼門。走了一段路卻發現前方一片漆黑,似乎沒有出路。奉天殿內,馬皇后悲壯地穿著龍袍皇冠,代替朱允炆在朱元璋的神像前自焚了,淑妃和貞妃也隨馬皇后自焚。奉天殿一著火,朱棣立即以救火為名闖入宮內。奉先殿內,朱棣看見地上的三具屍體。王鉞告訴他分別是皇上、徐太妃、馬皇后的。鬼門內,徐妙雲與朱允炆找到了出口,走出鬼門,逃離了皇宮。文武百官對朱棣的到來十分冷淡,抵觸情緒嚴重,程濟欲刺殺朱棣,未成而被朱高煦所殺。眾大臣皆一口咬定皇上已自焚殉國,朱棣將信將疑,而道衍在奉先殿發現一把剃刀,一縷青絲,一把鏽鎖。再加上對王鉞的詢問,懷疑朱允炆和徐妙雲尚在人世。
朱允炆讓徐妙雲裝病出逃,被朱權識破,將二人帶回。平花花得知朱允炆與徐妙雲在鎮江,於是瞞著懷慶公主前往。一直監視平花花的朱棣得知,也帶上人馬秘密前往鎮江,卻被平花花識破。朱棣得知朱權搜尋和尚尼姑的舉動,猜測朱允炆和徐妙雲在鎮江。朱高煦帶禮物前來慰問戰士們,要求前去營帳。朱權百般推辭無法,只得同意。平花花臨時起意,以為甯王妃作法為由,不允許朱高煦進營帳,朱高煦明明看到一僧一尼的背影,卻無法確認是否是朱允炆與徐妙雲。甯王軍所需糧草被梁雁冰劫走,朱棣以此來威脅朱權交出朱允炆與徐妙雲。
朱權與朱棣鬥智鬥法卻還是敗給了朱棣。在朱棣正要殺死朱允炆之時,平花花帶人趕到,救下朱允炆與徐妙雲逃走。朱允炆不知所終,朱棣將計就計,佈告天下,帝后以身殉國,普天同哀,著以天子禮厚葬。朱允炆出殯,文武百官為他送行。方孝孺帶領大臣們阻攔朱允炆入孝陵,聲討朱棣,朱棣氣急之下,大開殺戒,並把方孝孺關入大牢。朱棣下令抓齊泰和黃子澄,黃子澄和齊泰喬裝出逃。朱允炆和徐妙雲在外逃亡,逃到了紫雲寺的李方丈處,恰好看到朱高煦抓到齊泰和黃子澄。朱權去向朱棣負荊請罪,表示願意遣散甯王軍,一切聽後朱棣安排。
朱權暗地裡勾結小英子和朱橞,想在朱棣的宴席上毒殺朱棣,並陷害朱能。這個計畫被梁雁冰發現,告訴了朱棣。朱棣晚上帶著梁雁冰去朱權的住處,與朱權長談,試圖說服朱權。朱權表面不動聲色,暗地裡開始實施他的計畫。在朱棣的宴席上,朱權往朱棣的湯裡下了毒藥,並出動舞女刺殺朱棣。朱棣敲打了朱權一番,在最後時刻,朱權放棄了刺殺計畫,朱棣也因此放過了朱權和被活捉的章犀犀。朱棣知道平花花在集結軍隊,便用懷慶公主來威脅平花花。
小英子外出碰到朱允炆,答應把傳國玉璽偷出宮給朱允炆,結果被朱棣知道,暗中跟蹤小英子,找到了朱允炆和徐妙雲的藏身之地。朱高煦大開殺戒,把阻攔的和尚全部殺光,朱允炆和小英子僥倖逃脫,徐妙雲被朱棣抓住。朱允炆為了救出徐妙雲,鋌而走險,去朱棣的住處解救徐妙雲,被巡邏的朱高煦活捉,兩人一起被關押在一座空寺廟裡。平花花不為所動,堅持要死戰朱棣,朱棣氣急,下令處死懷慶公主。朱棣聽說有許多大臣反對他登基,那些大臣主張谷王登基。朱棣把黃子澄和齊泰兩人殺了,把他們二人的心送到穀王府,警告谷王。谷王急忙帶領大臣們去見朱棣,帶頭主張朱棣登基。在朱棣登基前一天,朱棣去大牢探望方孝孺,想讓他為登基寫登極詔。方孝孺誓死不從,並諷刺朱棣。朱棣十分生氣,殺了方孝孺十族。
朱高煦要殺朱允炆,希望道衍相助,道衍不願意,並勸朱高煦三思而行。而平花花在這個時候,開始準備劫獄,解救被關押的懷慶公主。朱棣和眾人一起迎接徐王妃等人歸來,朱高煦見朱高熾也來了,擔心北平無人留守。朱高煦安排朱高熾和朱高燧住在毓秀宮,自己卻住東宮,朱高熾大度不計較。朱棣顧及徐妙雲感受而不殺朱允炆,朱棣稱朱允炆還活著的消息朱高煦知道。徐王妃欲看望徐妙雲,朱高煦派死士刺殺朱允炆,道衍相勸無果欲離開,朱高煦阻攔。平花花分析稱朱允炆沒死,欲假降,打探朱允炆下落。徐妙雲和朱允炆來赴宴,而朱允炆和朱棣卻不和。徐妙雲執意陪朱允炆,徐王妃只能勸朱棣放手。這時鄭和稱有亂賊闖入,朱允炆以為這些人是沖朱棣而來,鄭和則認為他們是來救朱允炆的。朱允炆等人先撤,死士稱受平花花指使,朱棣帶人殺敵,死士頭領欲趁亂截殺朱允炆。
朱棣登基,論功行賞。朱棣與眾官員商議治國良策,景清袖裡藏刀被發現,報仇無門,朱棣下令斬景清。平花花被抓,朱棣勸降。懷慶公主來勸平花花,平花花態度轉變。平花花企圖隱瞞懷慶公主自己的的計畫,但被看穿,平花花只好道出實情。朱允炆裝病,朱棣關心,朱允炆卻冷言冷語。懷慶公主欲幫平花花打探朱允炆下落,朱棣識破平花花的計謀,欲利用平花花,朱棣要平花花剿滅勤王軍,取張校尉首級。梁雁冰欲用計剿滅勤王軍,平花花為保勤王軍前去勸降。勤王軍各統領憤怒,平花花拼命解釋,張校尉無奈答應。梁雁冰正等得不耐煩時,平花花提著張校尉的人頭出來了。平花花戴罪立功,朱棣封他為兵部侍郎,並派朱高煦和朱能解決鐵鉉。
道衍認定朱高熾該繼承皇位。平花花親手砍下鐵鉉頭顱。平花花夜不能眠,欲第二天進宮打探朱允炆消息,懷慶公主相勸。朱高煦抱怨朱棣還不立他為太子,朱能聯絡其他將軍上書,朱棣道出顧慮。朱高煦得知徐皇后不同意立他為太子,憤懣不平,找徐皇后評理,這時朱高熾來找徐皇后稱自己將回北平。朱棣與眾臣商議立太子一事,朱高煦在外偷聽。朱能再次請奏立朱高煦,但解縉支持朱高熾。朱高熾的腿在紅杏的醫治下好轉,朱高熾告訴朱高煦,等腿好後他就回北平,朱高煦稱百官奏立自己為太子。徐妙雲和朱允炆發愁如何逃走,徐妙雲知道自己懷孕了。朱高煦利用朱高熾交給自己答謝紅杏的機會,將紅杏召到自己宮中,朱高煦與紅杏飲酒長談,並且拿出了朱高熾讓自己帶給紅杏的禮物,誤導紅杏是朱高熾愛紅杏,紅杏滿心歡喜,喝下了一杯又一杯的酒。紅杏醉酒後,朱高煦對紅杏圖謀不軌,佔有了紅杏。
紅杏在拷打之後說出了朱高煦對自己圖謀不軌並且逼迫自己去陷害朱高熾之事,朱棣大怒,痛打朱高煦,然後派人去追回朱高熾。朱高熾回到宮中,向紅杏道歉,紅杏自覺配不上朱高熾,哭著離開。朱高煦找朱能訴苦,朱能暗示朱高煦解縉可能會對他不利,朱高煦決定去報復解縉,以抓捕建文叛黨為名,大肆搜查解縉的家,解縉笑言此事在自己預料之中,決定去告訴皇上今日朱高煦所為,徐皇后得知消息,告訴朱棣朱高煦的過分行為,朱棣再次堅定了不立朱高煦的心。朱棣因為立太子一事十分惆悵,想要問大師道衍的主意,道衍告訴朱棣朱高熾生性仁厚,朱高煦不念兄弟之情,朱高熾更加適合當太子,朱棣打定主意,在朝堂上冊封朱高熾為太子,並且將朱高煦、朱高燧派往封地,但是又提出邊境叛亂,要朱高煦協助自己平定邊境叛亂,可暫留京。朱高煦、朱高燧諸多不滿。
喝完酒,朱高煦原形畢露,平花花情急之下與朱高煦纏鬥,朱高煦拿懷慶公主作為人質,逼迫平花花說出朱允炆的去處,正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朱高熾趕到為平花花解圍。道衍帶著武僧們攔住了徐皇后的去路,道衍下令打開棺材,已經蘇醒過來的朱允炆很是驚喜,但是很快,道衍就下令打暈了朱允炆。徐妙雲陪著朱棣飲茶撫琴,朱棣質問徐妙雲為什麼背叛自己,徐妙雲坦言朱棣已經擁有了一切,而允炆不會再和朱棣相爭,求他放過允炆。朱棣告訴徐妙雲自己已經放過了允炆,而且除了自己和道衍沒人知道他會在哪裡,而且自己不會再拿朱允炆去威脅徐妙雲,自己願意給徐妙雲自由。
前朝裡,漢王殿下覬覦太子之位,後宮中,梁妃娘娘一心除掉徐妙雲,於是兩人決定聯手,幫助對方剷除異己。兩人用計謀收買紅杏,想利用她加害太子和徐妙雲。朱棣在道衍的姐姐身邊安插自己的人,用來控制道衍。紅杏受到梁妃的指使,約太子殿下一同賞月,二人私會被梁妃和漢王監視,二人打算待時機成熟將此事報告給朱棣。道衍勸服朱允炆,只有皈依佛門,才是對自己的救贖。朱允炆決心一心向佛。徐皇后去看望徐妙雲的時候發現了她懷孕的事實,於是勸徐妙雲和朱棣冰釋前嫌,並將此事告知朱棣,朱棣大喜,解除徐妙雲的禁足,二人解開了誤會決心重新開始……朱棣決定將北平三護衛升為親軍,其中旗手衛指揮使的位置空缺,朱棣想找人擔此重任。朱能推薦朱高煦,但解縉推薦太子朱高熾,兩人爭執不下。
朱棣擔心兩幫人馬繼續爭鬥會導致悲劇重演,鄭和建議朱棣要早下決心,朱棣很為難。朱高熾和朱高煦在軍機處唇槍舌劍,朱高煦諷刺朱高熾是文弱書生,並告訴朱高熾自己就等著他主動辭去太子之位,朱高熾則勸朱高煦離京就藩,自己會謹言慎行。朱棣和徐妙雲在御花園裡散步,徐妙雲稱朱棣是個大贏家,朱棣表示自己正在找一個不屬於任何派系、會領兵又忠心的人。盛庸半夜找朱高煦,表示自己有關乎太子之位的事情找他,朱高煦很感興趣叫盛庸留下細談。朱棣要體察民情,平花花建議朱棣下車與百姓近距離接觸會更親民,朱棣同意了,朱棣與一個小乞丐聊天,小乞丐說自己爹在燕軍圍攻鎮江時參加了戰鬥生死未卜,朱棣很心痛百姓所遭受的苦難,下令減免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
朱高煦認為無人能帶隊下西洋,此時鄭和自告奮勇,眾人譁然。懷慶公主府內平花花正在和錦衣衛謀劃復辟朱允炆,表示盛庸正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朱棣信任而死。朱允炆得知朱棣下西洋的想法後表示佩服,認為朱棣確實比自己適合當皇帝。平花花帶錦衣衛以辦案之由臨摹了漢王的筆跡,暹羅國使者沒有拜訪太子東宮而是向漢王示好,太子從解縉處得知消息後決定要採取措施對付漢王,同時解縉提醒太子要遠離紅杏,以免徐妙雲出事時受到牽連。平花花和懷慶公主說了他挑撥暹羅使者從而離間太子和漢王的事,在兩人分析謀反一事時,朱棣帶著補品來到府上,邀請平花花一同郊遊,實則是安排其與朱允炆相見,誰知朱允炆已改法號為應文,潛心修佛,斬斷塵緣,不問世事,朱棣暗示平花花忠心朝廷。
朱高煦將兩軍異動之事稟報朱棣,確定了第二日的叛亂,道衍向朱棣力證此事與朱允炆無關,兩人前往寺中求證,朱允炆毫不所動,朱棣也打消了心中的疑慮。徐皇后和徐妙雲得知了平花花策反之事後,心神不寧,徐妙雲直言心累不想兩叔侄再自相殘殺。反叛之事將近,道衍和朱棣對密信來源很是疑惑,最終鎖定平花花本人,而策反一眾也正進行最後確認,平花花心神不寧,因為正是他自己將告密信送去了道衍家中。朱棣不願血濺宮廷,便分別將平花花、李景隆和徐輝祖請進宮中,眾人知復辟之事已被識破,不料朱棣感恩花花的義勇之情,饒了三人的性命,只用一杯毒酒來化解這場宮廷危機,平花花一人承擔。東宮中刺客潛入,不料太子有僧人護駕,朱棣知是朱高煦所為,不再追查。第二日朱高熾請命廢去其位,朱棣未允,並嚴責朱高煦,告誡其與太子之位無緣。朱棣告訴徐妙雲自己有意立她腹中孩子為儲,此時傳來噩耗,徐皇后病危,朱棣趕到時見三兒子齊跪在宮門前,對其苛責一番後,一同進門與徐皇后最後告別。朱棣悲痛無比,與道衍相見時吐露想遷都北平。
道衍提出設立永樂大鐘的想法。朱高煦向朱棣提出要毒害朱允炆,使其失去心智的方法,朱棣陷入沉思。平花花在安徽黃山一處茅屋醒來,原來朱棣有意救其性命,用借屍還魂之法救回了他,並送懷慶公主與其團聚。朱高熾在招待藩國使者的時候瞭解到雖然大明已經同意解除海禁,卻沒有真正開放港口。於是太子把情況反映給朱棣,兩人商議解除海禁不徹底的原因。朱棣在早朝上講了三件事,第一是遷都北平,第二是修築《文獻大成》,第三是要解除海禁開放港口與藩國做生意,創造財富。並且朱棣要親自南下巡視解除海禁之後百姓們的生活,這期間由太子監國。太子監國期間首先借早朝遲到整治了朱高煦的黨羽,後解縉力勸朱高熾拉攏那些武將為日後登基做準備,不要與他們為敵。
朱高煦和梁雁冰兩人暗喜,商議著怎麼樣再添一把火讓太子不得翻身,梁雁冰利用紅杏,讓她從尚衣局偷偷給太子拿去了龍袍並讓太子試穿。朱棣在南巡時看到民間一片繁榮的景象很是開心,決定大力開展藩貨貿易,與此同時,遭受疫情的鄉鎮地方官員帶著一眾老百姓前來報喜說疫情已好,叩謝皇恩。朱棣已經啟程回京,在回京的路上得到太子跟解縉等人有不臣之舉的消息,十分震怒。太子方面得知中了奸計,二人商議如何解決事情,解縉提出讓紅杏扛下所有事情,太子再三猶豫之後也默許了,紅杏恰巧在門口聽見太子與解縉的談話,十分傷心,找徐妙雲哭訴,經過徐妙雲的一番開導,答應為太子扛下一切罪責。朱棣責問紅杏是否是她蠱惑太子,紅杏直認不諱,朱棣下令賜死紅杏並免去太子的職務,朱高熾對於紅杏之舉十分愧疚和傷心卻又無可奈何,兩人最後還是沒能在一起。
(完結篇)朱高煦來到朱允炆的寺廟裡,逼朱允炆喝下藥酒,朱允炆喝下即倒地,恰好徐妙雲進來看見這一幕,朱高煦說是皇上的旨意,徐妙雲傷心欲絕昏過去,後道衍趕來救了朱允炆,卻沒有人知道。朱棣、徐妙雲在扶柩北上回來過長江的時候,徐妙雲以為朱允炆已死,已萌生死意,朱棣與徐妙雲在船上有了最後的談話,徐妙雲說完話後便投江自盡,朱棣想要救卻最終沒有救到,朱棣傷心欲絕,不理朝政好久。後道衍開導朱棣,讓朱棣重新振作起來,而道衍自己也圓寂於寺中。北疆不穩,朱棣率兵親自御駕親征,而後遷都北平,開創永樂盛世。
2015. 全58集 .普遍級 .HD畫質
朱元璋六十五歲大壽,召集了他二十五個兒子進京,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別開生面的壽誕慶典,讓他的皇子們,舉行一次隆重的賽馬比賽。 朱元璋和文武百官及後宮女眷觀看比賽,眾皇子蓄勢待發,都想奪得金毛羊,比賽進行得熱火朝天,眾人觀看得津津有味,朱允炆發現了同在一旁觀看的徐妙雲,走近去打了招呼。太子朱標開始一直領先,率先抓到了金毛羊,此時有人暗中用石塊擊中朱標的馬,使馬受驚,朱標和金毛羊一起跌落,眾人驚愕,朱棣翻身下馬,跑到朱標身邊詢問情況,眾皇子卻還在爭搶金毛羊。朱元璋、朱允炆等人趕來,朱元璋見太子受傷馬上下令鳴金停止比賽,眾皇子還在爭搶金毛羊,最後把羊搶的四分五裂來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憤怒無奈。朱棣與徐妙雲見面,朱棣告訴她,她會向朱元璋請求賜婚。因為太醫醫不好太子的病,朱元璋打算為太子娶妃沖喜,徐妙雲便是太子妃人選。
朱棣北上途中遭遇和尚道衍攔路,道衍稱願意追隨朱棣,朱棣同意。徐妙雲獨處深宮寂寞,紅杏捉來一隻小鴿子為徐妙雲解悶,被朱允炆撞見。允炆邀請徐妙雲到自己書房參觀,徐妙雲隨口解讀允炆詩作,被允炆視為知己,傾吐自己不願意做皇帝的心聲,不想被朱元璋聽見,允炆遭到訓斥,無奈燒去自己的心愛詩作,徐妙雲建議將詩詞做成詩塚,允炆大喜。朱元璋用一根帶刺的藜杖教育允炆,表示自己將為了允炆能夠太平登上皇位而清理朝中元勳宿將。朱元璋大開殺戒,朝中人人自危,謹言慎行。朱元璋召回已辭官還鄉的劉伯溫進京,劉伯溫預感不妙,吩咐家中備下棺材。朱棣大敗邊關蠻元軍,得知朱元璋血洗朝廷之舉,十分無奈。朱元璋將劉伯溫帶回宮中,心生疑慮,暗下殺機。徐達觀察朱元璋言辭機鋒,心知不妙,當晚與二子商議,欲以北上支援朱棣為由自保。
王鉞送燒鵝途中被紅杏撞翻了禮盒,徐妙雲見到燒鵝大驚失色,心知徐達身患瘩背,最忌燒鵝,食之即亡,沖到殿中向朱元璋苦苦哀求。朱元璋無動於衷,允炆撞見,為徐妙雲求情,並對朱元璋說,若是再濫殺大臣自己寧願辭去皇太孫之位,朱元璋大怒,將徐妙雲下獄,允炆長跪殿前。徐達收到燒鵝,心知朱元璋是殺心已決,提出要在午門外相見最後一面,朱元璋答應。徐達食下燒鵝,毒發身死。此時邊關燕軍剛擊退外敵,大獲全勝,朱棣收到消息,得知徐妙雲下獄,心急如焚想要趕回相救,被道衍曉以利害勸阻。朱元璋在徐達葬禮上痛哭流涕,徐輝祖、徐增壽請求饒過徐妙雲,朱允炆也跪求朱元璋放了徐妙雲,朱元璋不允。朱允炆體力不支暈了過去,徐妙雲因喪父之痛絕食,紅杏勸說無果。
朱棣、章久光兩軍開打之際章犀犀趕到,幫助朱棣勸降章久光。考慮到北元和大明雙方實力懸殊,章久光決定投靠明朝,章犀犀趁機表明自己想嫁給朱棣,章久光欣然同意。酒席上朱棣推辭不過,只好答應迎娶章犀犀。劉伯溫被朱元璋請到宮中喝毒酒,回家後身亡。朱元璋以各種方式,或明或暗地把開國功臣斬盡殺絕。朱元璋為朱棣不費一兵一卒降服章久光而大為高興,要賞賜朱棣,朱棣請求放了徐妙雲,朱元璋大怒。朝堂之上朱權為朱棣說話,衝撞了朱元璋,被打了二十大板。朱權在房間疼得鬼哭狼嚎,章犀犀進來嘲笑了一番,朱權則指她是野丫頭,是土匪的女兒,兩人初次見面不甚愉快。朱棣探望徐妙雲,二人互訴衷腸,朱棣發誓一定會迎娶徐妙雲。
朱棣走時恰遇梁雁冰進宮刺殺朱元璋,一番打鬥後將她放走。朱元璋病重,讓朱允炆代他上早朝,又要為他安排婚事,朱允炆難以拒絕,新婚之夜卻留下新娘一人。朱允炆先後與黃子澄、朱元璋商量藩王可能謀反之事,表示自己將先禮後兵。朱元璋病情愈發加重,臨死前留了一個鐵箱子,讓王鉞藏起來,交代將來如果朱允炆大難臨頭,就交給他,又命王鉞除掉徐妙雲。王鉞送毒飯菜給徐妙雲,被朱允炆制止。朱元璋臨死前對著朱允炆喊朱棣的名字,朱棣夢見朱元璋病重且呼喊自己,醒來後覺得蹊蹺,派人打探,得知朱元璋病逝,而朝廷卻瞞著他,遂以弔唁之名率兵前往京城。
徐妙雲得知真相後直指朱允炆犯了大錯,成為了眾矢之的。王鉞來報,朱棣即將渡江入京,朱允炆驚慌不已。齊泰向朱允炆建議封鎖江面,就地殲滅朱棣,朱允炆認為不妥,還是決定讓朱棣單騎過江與他一同祭拜孝陵。黃子澄建議朱允炆削藩,朱允炆表示同意。三人對話傳到了徐妙雲耳朵裡,徐妙雲連忙出宮,希望能夠勸阻朱棣進京,但是朱棣執意前往孝陵祭拜,途中遭遇齊泰安排的御林軍埋伏,徐增壽等人請求朱允炆以大局為重,放過朱棣。朱棣面見朱允炆,質問他為何在金川門設伏,方孝孺因朱棣見了朱允炆不跪拜,要將其定罪,朱允炆心軟,批准朱棣先去孝陵祭拜。御林軍抓了前去送信的徐妙雲,並按齊泰的指示將其押入了天牢。
御林軍的對話被朱棣聽見,朱棣這才得知徐妙雲被齊泰等人關押進了天牢。與此同時,徐輝祖也猜測徐妙雲有可能被齊泰等人關押,便將此消息告訴了朱允炆。朱棣劫獄救下了徐妙雲,朱允炆也隨之趕到。馬皇后希望能夠得到朱允炆的愛,而朱允炆卻表示自己不愛馬皇后。梁雁冰深夜行刺朱允炆,卻被御林軍所傷。慌亂之下闖入了朱棣所在的西園,朱棣幫助梁雁冰治傷,並幫她逃出了皇宮。齊泰等人發現了刺客身上掉下來的權杖,此權杖為朱棣所有,於是便慫恿朱允炆逮捕朱棣,朱允炆氣憤地去找徐妙雲,問她如果自己殺了朱棣會如何,徐妙雲跪求朱允炆饒過朱棣。
朱允炆在齊泰等人的慫恿之下還是決定逮捕朱棣。徐妙雲讓紅杏出宮找張玉等人幫忙營救朱棣,張玉、道衍幾人假傳聖旨成功救出了朱棣。朱允炆要朱棣留在京城,朱棣擔心自己性命不保,便逃出城去,半路遇上了梁雁冰,梁雁冰因被朱元璋滅族,希望能殺了朱允炆報仇,朱棣決定將梁雁冰收入麾下。齊泰認為朱棣有謀逆之心,向朱允炆進諫,希望朱允炆能夠派兵緝拿朱棣回京,朱允炆顧及叔侄之情,不忍傷其性命,便將此事搪塞了過去。馬皇后放火燒了坤甯宮,想以此換取朱允炆的重視,並要求搬進毓秀宮與徐妙雲同住。朱棣返回北平,徐王妃建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與其他藩王聯合造反,朱棣認為要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馬皇后多次刁難徐妙雲,徐妙雲都一一化解。朱允炆與眾大臣商議削藩之事,齊泰認為擒賊先擒王,要先滅朱棣。朱權聽說朱允炆要削藩,便趕緊奔赴北平與朱棣商量,梁雁冰建議朱棣先服軟,給朱允炆送一隻黑貓以示忠誠,朱允炆卻將黑貓命名為朱棣並送給了徐妙雲。章犀犀向朱棣求婚,朱棣再三推脫,在章犀犀傷心之時,朱權向其表示愛意,章犀犀表示願意跟朱權去大寧。朱允炆派人捉拿湘王,湘王臨終前將自己有孕在身的妃子託付給了朱棣,朱棣心生惻隱之心,卻被梁雁冰阻止,梁雁冰說如果救了湘王妃,便等於把血光之災接了進來,朝廷就會將朱棣歸為湘王同黨。朝廷繼續試探朱棣,廢岷王朱楩為庶人,岷王府的家人在燕王府前自刎,梁雁冰立即讓人將屍體帶出北平。
朱允炆派李景隆率五千兵馬,協同河南指揮使共同緝拿朱橚,朱橚前來燕王府求救,梁雁冰再一次制止了朱棣。為了消除朝廷對自己的猜疑,朱棣決定送自己的三個兒子去京城當人質,但此舉引起徐王妃不滿。朱棣迫於朝廷的壓力,不得不將周王押送京師,同時為了表忠心,將自己的三個愛子一同送往京師。押送周王進京的隊伍出發了,臨行前,徐王妃勸周王不要觸怒朱允炆,希望有個好結果。徐王妃看著三個兒子走遠,傷心欲絕,朱棣沖出來安慰徐王妃,徐王妃氣急,怒斥梁雁冰。朱允炆找齊泰黃子澄商量,齊泰與黃子澄勸朱允炆當機立斷,朱允炆卻相信朱棣不會起反心,齊泰與黃子澄對朱允炆的婦人之仁很擔憂。
馬皇后和心腹宮女在御花園中散心,遇到了閒逛的朱高煦,朱高煦桀驁不馴,觸怒了馬皇后,馬皇后心生一計,唆使朱高煦出宮。朱高煦中計出宮,遇到了幾個賣劍的劍客,朱高煦在和劍客比武時候不小心誤傷了一名劍客,被前來的官兵捉住並且關押在天牢之中。小棗子得到消息,立刻去告訴徐妙雲,朱高熾、朱高燧二人驚慌失措,徐妙雲安慰兄弟二人,並去找朱允炆,朱允炆答應徐妙雲自己會好好查此案。朱允炆找殷傑詢問此事,殷傑一口咬定是朱高煦殺了人,朱允炆無奈。馬皇后再次去找朱允炆,要朱允炆下旨將朱棣二子趕出毓秀宮,朱允炆找徐妙雲商量,徐妙雲威脅朱允炆自己也要離開毓秀宮,朱允炆無奈妥協。朱能回到北平,告訴徐王妃朱高煦的事,徐王妃大驚,朱棣找徐王妃商量是否造反,徐王妃表示自己只關心孩子能不能回來,不關心朱棣是不是造反。
燕王府門口,徐妙雲正要回京城,碰到了疾馳而來的朱棣,朱棣留住了徐妙雲。徐妙雲開始勸朱棣和朝廷重修于好,朱棣不露聲色。徐輝祖在院子裡吵嚷著要查朱棣是不是在私造兵器,準備謀反,被接到朱棣命令的朱能押入大牢。這個時候,梁雁冰在訓練新兵,一個新兵不服從安排,和梁雁冰比試了起來,三兩下就被打到地上,這下,新兵們都服服帖帖了,軍營紀律大好。徐妙雲親自熬了藥,端給徐王妃,兩姐妹和好,徐王妃要為徐妙雲做媒,讓她嫁給朱棣。徐妙雲為了朱棣著想,拒絕了姐姐的好意。皇宮裡,馬皇后聯合朝廷大臣,說徐妙雲和朱棣結為夫妻,朱允炆氣急而怒,再加上朝中大臣的煽風點火,想要帶兵攻打燕王府。在徐增壽的勸說下,朱允炆同意等他們七天。徐增壽派人趕去燕王府,通知徐妙雲趕快回京城。徐妙雲瞞著朱棣,連夜趕回京城,並給徐王妃留下了一封書信。
朱棣知道了徐妙雲連夜回京,前去追趕,未果。回到燕王府,放出了在大牢裡的徐輝祖。黃子澄和齊泰勸說朱允炆發兵削朱棣,朱允炆欲親征,齊泰、黃子澄等阻攔不住,此時江北驛站傳來急報,原來徐妙雲並未嫁給朱棣,這一切只是誤會,朱允炆大喜,齊泰、黃子澄仍想讓朱允炆發兵削朱棣,朱允炆不悅,並令文武百官跪迎徐妙雲回宮。齊泰找馬皇后勸說朱允炆,馬皇后出主意說除掉徐妙雲便萬事大吉。徐妙雲與紅杏在外面說話間,有刺客闖來欲殺害徐妙雲,幸好有兩位黑衣人突然出現,把刺客打得落荒而逃。原來二人是朱棣的侍衛,朱棣不放心徐妙雲,一直讓二人暗中保護,因此徐妙雲得以平安抵達京師。齊泰、黃子澄、馬皇后得知徐妙雲順利回京大為氣憤。
朱棣打算納章犀犀為側妃,徐王妃無奈同意。朱棣去接章犀犀,徐王妃為他送行,並送上親自為章犀犀準備的聘禮。朱允炆命徐增壽放了朱棣三子,徐妙雲與徐增壽一起送別朱棣三子。此時,黃子澄、齊泰得知朱允炆欲放了朱棣三子,找來徐輝祖,徐輝祖說會把他們追回來。齊泰、黃子澄勸說朱允炆收回成命,朱允炆不肯。徐輝祖快馬加鞭追上了朱棣三子,相互打鬥了一陣後,朱高煦擒住了徐輝祖,徐輝祖只得命手下撤離,放了他們。朝堂上,齊泰請朱允炆把徐妙雲驅逐出宮,朱允炆執意不肯,退堂後,徐輝祖說他會把徐妙雲接出宮。徐王妃問朱棣為何一個人回來,朱棣說自己成全了他們,這時朱棣接到朱高煦被綁城樓的消息。徐妙雲不堪重負去徐達墳前哭訴,被徐輝祖抓回了家。
朱棣準備帶兵去救朱高煦,被道衍阻止,道衍分析這就是逼他造反,要他一定要沉得住氣,現在還沒到時候。徐王妃想去救兒子,被朱棣勸止。梁雁冰一行人來到濠州,她潛入董標家中,打暈他拿下權杖支開守城士兵救下朱高煦。梁雁冰讓隨從先帶朱高煦回去,自己則繼續去尋找朱高熾和朱高燧。徐輝祖宴請齊泰、黃子澄,透露了自己把徐妙雲接回家中。齊泰並不放心,準備派殺手斬草除根。殺手潛入國公府行刺,卻被徐輝祖發現並打退,徐妙雲借機溜走。梁雁冰找到朱高熾兄弟,隻身迎敵讓他們倆先離開。徐妙雲離開徐家準備去尼姑庵出家。早朝路上,徐輝祖將徐妙雲失蹤之事告訴了齊泰,齊泰告誡他千萬不要說出這件事情。朱允炆罷朝,擔心徐妙雲的安危。徐妙雲在庵中帶發修行,王鉞問詢徐輝祖,徐輝祖一口咬定不知道徐妙雲的去向。
朱棣餵梁雁冰喝藥,梁雁冰感動之下向朱棣表示愛慕之情,朱棣視而不見。宮內,齊泰對馬皇后說,他推測朱允炆出宮是為了尋找徐妙雲,馬皇后震怒之下命齊泰務必將事情辦好,齊泰領命而下。朱允炆琢磨徐妙雲留下的詩箋,忽然悟到徐妙雲是在一座名叫“紫雲”的庵堂內。齊泰派的刺客四處搜尋徐妙雲的下落,他們終於在紫雲庵發現了徐妙雲。紅杏出外買菜,遇上徐輝祖搜尋的人馬,連忙與徐妙雲一同在山中躲避。刺客放火燒紫雲庵,朱允炆來到紫雲庵,發現己成一片焦土,頓時如五雷轟頂。朱權與章犀犀成親,朱棣帶梁雁冰前去道喜。朱棣想讓朱權與自己一同謀反,打章久光三千騎兵的主意,但朱權婉拒了朱棣,朱棣與梁雁冰失望而歸。
徐王妃病重,梁雁冰前去探望,吃了閉門羹,在侍女小鳳的唆使下要給徐王妃下毒,以取而代之。但徐王妃對梁雁冰坦誠相待,提出自己死後要她代替自己做新王妃,並與之姐妹相稱。梁雁冰感動之下放棄了毒殺徐王妃,決心要用自己的真情感動朱棣。馬皇后與齊泰、黃子澄商量阻止朱允炆帶徐妙雲回宮。朱棣三子被釋放回家,徐王妃大喜,病情大有起色。朱棣與三王子、道衍等人在密室謀劃起兵造反一事,決定在次年七月朱棣壽誕之時起事,被門外的葛誠聽到。此時韃靼坤帖木兒送汗血寶馬給朱棣,朱棣決定將馬獻給朱允炆。朱允炆命徐輝祖傳令不准百官迎接其回宮,但齊泰、黃子澄聯合馬皇后,還是率百官出城迎接,欲阻止朱允炆帶徐妙雲回宮。朱允炆、徐妙雲理論不過,憤而離開,路遇朱棣手下刺殺,有驚無險,齊泰、黃子澄等人登門請朱允炆、徐妙雲一同回宮。朱棣派葛誠護送寶馬 ,並遞送分別給朱允炆、徐妙雲的信。葛誠表現出一片忠誠。
葛誠護送寶馬進京,道衍擔心葛誠會反被朱允炆利用。朱允炆回宮後令文武百官嚴懲貪官污吏,並封平花花為貼身侍衛,平花花一副市井氣,在朝廷上引得一片哄笑。葛誠到達皇宮,受朱允炆禮遇,大為感動,將朱棣策劃謀反一事和盤托出,並寫下揭發之文。朱允炆不顧徐輝祖、黃子澄反對,欲封葛誠為翰林院侍讀學士,葛誠感動,自願請命回到朱棣身邊,為朱允炆刺探消息。徐妙雲收到朱棣的信,得知朱棣將於次年七月起兵並迎娶她的計畫。朱允炆為葛誠投誠、抓住朱棣把柄一事興奮不已,並告知了徐妙雲,徐妙雲卻認為葛誠是個挑撥離間的小人,但表示若朱棣真的造反,自己必定會站在朱允炆這邊。
朱允炆對葛誠的密信感到困惑,欲調查此事。另一邊,徐妙雲欲寫信阻止朱棣起兵。馬皇后得知朱允炆不相信朱棣要反,苦苦相勸,但朱允炆執意要等拿到證據後再懲治朱棣,馬皇后懷疑朱允炆這樣做是為了徐妙雲,勸朱允炆遠離徐妙雲,朱允炆很生氣。徐妙雲給朱棣寫信時正巧朱允炆過來,徐妙雲慌忙藏信,怕朱允炆發現信,徐妙雲急忙帶朱允炆離開,朱允炆起疑,朱允炆派人緊盯毓秀宮。徐妙雲找徐輝祖幫忙送信,徐輝祖以為徐妙雲是為私情,不肯送信,徐妙雲解釋,徐輝祖才答應送信。王鉞向朱允炆稟報毓秀宮動向,朱允炆派人盯住國公府。
朱允炆收到葛誠密報,得知朱棣私造兵器欲謀反。朱允炆把信給徐妙雲看,並說要嚴懲朱棣,徐妙雲為朱棣開脫。馬皇后看望皇上,得知朱棣私造兵器後,勸朱允炆除掉朱棣。黃子澄獻計奪朱棣軍政大權。朱棣得知朱允炆要削他兵權,眾人勸他反,朱棣賄賂宋忠不成,反被宋忠討要十七衛將士名冊。親兵點名時,於瓊不配合,眾將士也跟著鬧起來,宋忠氣打眾將士。宋忠命人加強巡視,監視眾將士。于瓊等人不服宋忠,欲逃走為朱棣效力,而躲在外面的親兵偷聽到他們的計畫。於瓊等人逃跑不成反被抓。朱棣得知於瓊等人將被押往京城,擔心計畫暴露,派朱高煦去攔截。而朱高煦在城門被堵,無法追上於瓊等人將他們帶回。
馬皇后稱徐妙雲向朱棣告密,朱允炆不信,但在馬皇后的堅持下,朱允炆還是跟著去了徐妙雲放信鴿的小樹林。徐妙雲內心矛盾,正猶豫不決時,馬皇后和朱允炆來了,徐妙雲不聽勸告放飛信鴿,平花花稱沒帶弓箭而沒有射下信鴿。面對朱允炆的質疑,徐妙雲不做解釋,朱允炆生氣軟禁徐妙雲。平花花告訴王鉞沒射鴿子的實情。馬皇后煽風點火,勸朱允炆處死徐妙雲,朱允炆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馬皇后把紅杏帶走,逼她承認徐妙雲給朱棣寫密信,紅杏不承認。徐妙雲擔心紅杏安危,欲出門相助而被攔。徐輝祖為徐妙雲說情,朱允炆稱會查清真相。紅杏直到暈倒也不承認徐妙雲通敵,這時朱允炆來了,馬皇后急忙派人偷偷把紅杏送回毓秀宮。
齊泰和黃子澄澈夜等待也沒有見到朱允炆出來,二人對朱允炆很失望。憂慮萬分的徐妙雲找紅杏商量,想求皇上讓自己去一趟北平,看看朱棣是否真的瘋了。馬皇后給朱允炆送來參湯,借機提了關於朱棣裝瘋,私底下卻想要謀反一事,朱允炆大怒,下令送皇后回宮,馬皇后哭泣離去。徐妙雲再次讓紅杏請來朱允炆,二人對弈,徐妙雲提出二人打賭,輸的人答應贏的人一件事,朱允炆故意想讓,輸給了徐妙雲,徐妙雲再次提出要去北平,朱允炆大怒,拒絕了徐妙雲。朱允炆走後,徐妙雲決定絕食,逼朱允炆同意。兩日的絕食讓徐妙雲十分虛弱,朱允炆狠下決心讓平花花護送徐妙雲去北平。
朱棣看到徐妙雲,告訴徐妙雲自己沒瘋,但是很快就忍耐住了自己的情感,繼續裝瘋賣傻和徐妙雲拜堂,梁雁冰受王妃之托前來看朱棣,卻在門口和守住門口的平花花大打出手。徐王妃趕到,朱棣裝瘋,逃離出房間。徐王妃和徐妙雲二人討論朱棣病情,徐王妃要徐妙雲不要多想。徐妙雲離開燕王府回京,傷心的朱棣在房中喝酒,梁雁冰邀請朱棣去自己那裡喝酒,喝醉了的朱棣將梁雁冰認成了徐妙雲,兩人一夜相好。第二天,梁雁冰告訴朱棣自己是他的人了,朱棣慌忙道歉離開,梁雁冰痛哭流涕。葛誠正因為找不到朱棣裝瘋的證據發愁,誰知無意中小王子說漏嘴,透露出朱棣沒有瘋,葛誠大喜,急忙給朝廷發去密信,朱允炆在朝堂上說明情況,眾臣都要求誅殺朱棣,齊泰和黃子澄建議派人暗殺,朱允炆下定決心,剿滅朱棣。
徐妙雲寫了生離死別給朱棣以作告別,卻被馬皇后的眼線截下,馬皇后欲封鎖宮門,以毒酒賜死徐妙雲,卻被偶然路過的懷慶發現,通知了朱允炆。朱允炆及時趕到,徐妙雲自覺對朱允炆有愧,堅持要飲下毒酒,被平花花救下。馬皇后假作頭痛,逃過追究,朱允炆隨後令其閉門思過。徐妙雲以無字條傳書與朱棣決絕,並向朱允炆道歉,朱允炆沒有接受。朱棣感知無字條用意,十分傷心。懷慶來探望徐妙雲,見到平花花與紅杏交好,心中不快。朱允炆與眾臣商議後,決定先派張信密殺朱棣,後聯合甯王圍剿燕王府。
張信母親設宴為兒壯行,無意中發現張信此去竟要去刺殺於自家有大恩的朱棣,為了使張信兩全忠義,張母在向張信述說前因後果後自盡。張信又驚又痛,決定為了亡母投靠朱棣,誰知由於朱棣裝瘋避人,幾次三番被拒之門外。此時宋忠等人逼得緊,張信無奈,抱著亡母靈位再次前去,終於得見朱棣。朱棣得知朱允炆欲除去自己,決定先拉攏甯王。甯王朱權收到朱允炆密旨,此時朱棣前來密議聯合起兵之事,答應事後與甯王共分天下,甯王表面同意。朱棣看出甯王猶豫,使計將甯王帶回北平,逼甯王不得不從。章犀犀得知後大怒。
章犀犀找到章久光商議解救甯王,決定先駐兵觀察。葛誠自覺難全忠義,帶酒與朱棣共飲後自盡以謝朱棣。朱棣大驚,對起兵猶豫不決。徐王妃率全府死諫朱棣,朱棣大怒。朱高熾和朱高煦借葛誠發喪掩護,召回張玉與朱能。朱棣找到道衍求籤測天意,卻得知要髯過於臍方可成事,憂心不已。徐王妃得知後,心生一計。章犀犀擔心甯王的處境,與章久光謀劃著何時攻入北平城。朱允炆去看徐妙雲,聽到她為朱棣祈福,默默離開,隨後撞見懷慶公主、菊慧,得知她們要去北平城,命平花花把她送回宮。
謝貴、張丙帶人馬去燕王府。道衍看到朱棣長髯過臍大為驚歎,豈料是徐王妃把自己的頭髮接到了朱棣的鬍鬚上。燕王府官屬、護衛集結完畢,道衍也把徒弟們引薦給朱棣。章犀犀聽聞北平城有人馬奔向燕王府,讓鷹兒把消息告訴甯王,並打算埋伏在城外。朱棣與將士們共飲壯行酒,割須明志。謝貴、張丙帶人圍了燕王府,聽到府內陣陣吶喊聲,不敢輕舉妄動。張信辭別朱棣,要回去對付宋忠。朱權接到章犀犀的情報,發信號讓她即刻攻城。天空忽然烏雲密佈,燕王府青瓦墜地,朱棣以為是不祥之兆,道衍卻說是飛龍在天,從以風雨,還說真命天子要搬離舊屋,將士們頓時士氣大增。張丙、謝貴打算先抓捕朱棣的心腹愛將,然後再對付他。張信阻止宋忠去捕殺朱棣,卻因一時大意斷送了性命。
張玉等人率兵攻佔了北平,章久光等人也隨之趕到,徹底佔領了北平城。朱棣表示要以奉天靖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謀反。徐王妃建議朱棣為了大業暫時忘記徐妙雲,朱棣同意並正式起兵謀反。梁雁冰對朱棣心存愛意,向朱棣表明心跡,卻被朱棣婉言拒絕。梁雁冰決定離開燕王府,梁雁冰去向徐王妃道別的時候,徐王妃表示願意幫她,並讓朱棣給她一個名分,但是朱棣還是不肯答應。
梁雁冰裝病相逼,朱棣勉強同意將梁雁冰納為側妃。方孝孺向朱允炆建議施行周朝的井田制,朱允炆欣然同意。與此同時宋忠來報朱棣謀反,眾臣大驚失色,唯有朱允炆滿不在乎,表示朱棣並非朝廷對手,不必驚慌。徐妙雲得知朱棣謀反心灰意冷,擔心朱允炆心情低落便前去勸慰,誰想朱允炆對於朱棣謀反不以為意,還決定效仿周朝,入周門,遵周制,行周禮。馬皇后向朱允炆進言,讓徐妙雲寫信給朱棣,讓朱棣放棄謀反,然後再將朱棣誘殺,但卻被朱允炆嚴詞拒絕。懷慶公主去找徐妙雲,吐露自己非常矛盾,一邊是親哥哥,一邊是親侄子,十分為難,徐妙雲勸她不要管。懷慶公主十分失落,偶遇平花花,發現自己竟然十分羡慕平花花無憂無慮的生活。馬皇后親自去找徐妙雲,要求其寫信給朱棣,徐妙雲很是糾結。
徐妙雲迫於壓力只好無奈同意寫信給朱棣。眾臣擔心朱棣舊部犯上作亂,唯有朱允炆對他們十分信任。當得知甯王一起謀反,眾臣十分緊張,而朱允炆卻又不以為意,十分不重視。朱允炆發現徐妙雲給朱棣寫信,一氣之下讓她搬去皇宮西北角的小院子住,平靜之後才發現徐妙雲是受了馬皇后的攛掇。馬皇后得知徐妙雲被皇上處罰搬離毓秀宮,還沒高興太久,知道真相的朱允炆就來找她算帳了,命她搬去那間小屋,並說有廢后打算,馬皇后嚇昏過去。王鉞傳旨讓徐妙雲不用再搬,徐妙雲得知皇上把責任算在馬皇后頭上,自願承擔責任。朱允炆得知馬皇后有喜,勉強答應不再追究此事。紅杏提及懷慶公主,徐妙雲打算為她和平花花做媒。
大軍將至,徐妙雲擔心朱棣是否能安然無恙,經紅杏提示,覺得平花花若上戰場會有幫助。徐妙雲將此事告知懷慶公主,懷慶公主坦白說確實喜歡平花花,願為救朱棣嫁給平花花。徐妙雲請朱允炆為他二人賜婚,朱允炆將懷慶公主託付給平花花,平花花喜憂摻半。朱允炆親自為李景隆送行,授以斧鉞,並賜予“忠孝不忘”。徐妙雲送懷慶公主出嫁,看著這對歡喜冤家很是羡慕。北方天寒地凍,李景隆大軍士氣不振,陳亨奉命與宋忠作為先鋒攻打北平。朱棣想要收服宋忠的兵馬,命朱高煦、張玉、朱能將那些將士的家屬接到王府,擺酒設宴好生款待,徐王妃更是親自下廚,家屬們無不為之感動。宋忠謊稱朱棣屠殺了將士們的家屬,逼他們與朱棣反目成仇。將士們義憤填膺,要討伐朱棣,卻見家屬們安然無恙,全都臨陣倒戈。宋忠一氣之下追了出去,戰死陣前,陳亨被擒。朱棣誠心勸降陳亨,陳亨甘願臣服。李景隆節節敗退,朱允炆決定派平花花前往。
徐妙雲聞訊寫信告知懷慶公主,懷慶公主讓平花花在戰場上對朱棣手下留情,只可生擒不可傷其性命,並將先帝賜給她的玉佩給了平花花,希望關鍵時候可以幫他保命。朱棣追擊李景隆殘部到了濟南,平花花也趕到支援鐵鉉將軍,朱棣在炮火強攻下命令撤退。濟南城易守難攻,朱權出招掘河灌城,朱棣考慮到百姓及莊稼,希望兵不血刃拿下濟南城。鐵鉉、平花花擔心城中百姓,商議一番,決定將計就計對付朱棣。平花花詐降,和鐵鉉一起在濟南城設下埋伏,朱棣等人在濟南城沖出埋伏,並捕獲平花花。朱高煦要求殺了平花花,朱棣不允,還想勸降之。濟南一戰受挫,朱棣與朱權等人商議,決定避開濟南,取道山東和河南之間,直達京師。
徐妙雲得知皇后與齊泰計策,表示願意配合,助朝廷勸降朱棣,朱棣得到消息後單刀匹馬闖入軍營欲帶走徐妙雲,遭到拒絕,齊泰等人發現朱棣闖入,雙方打鬥,徐妙雲為朱棣擋了一劍。此時梁雁冰帶人趕到,救走了朱棣。徐妙雲回到宮中,要求朱允炆不要怪罪馬皇后和齊泰,朱允炆勉強答應了。朱允炆接到朱棣奏疏,要求誅殺齊、黃二臣,否則就要渡江,念及燕軍軍力強大,朝廷不敵,在方孝孺等百官的力諫下,朱允炆罷免二人官職,抄家放逐,又深夜造訪齊、黃,屈尊降貴,跪地道歉,表示一旦剿滅燕軍,就接二人回京,二人感動。李景隆奉旨過江與朱棣和談,朱棣欲收其為己所用。
徐妙雲提出圍魏救趙之計,讓河北、山東的兵馬全力攻打北平,被朱允炆採納。徐王妃、朱高熾鎮守北平,不得不令全城百姓共同守城。徐妙雲向紅杏表示自己一方面要忠於大明,為朱允炆出謀劃策,一方面又擔心朱棣會知道是自己出的主意,心情十分複雜。此時馬皇后以探望之名前來打探朱允炆是否在此,徐妙雲感歎大家同為愛而不得的可憐人。朱棣得知朱允炆攻打北平,道衍主動表示要前往力保北平,並請求朱棣在攻下金陵後不要殺方孝孺,朱棣表示自己不但不殺,反而會重用他,以使天下讀書人為他所用。朱允炆與群臣為“圍魏救趙”一計奏效,金陵暫時得保而感到喜悅,方孝孺奏請重用獻計之人,朱允炆笑而不語。
朱棣給道衍傳信,如果朱高熾有異動,即殺之。朱高煦將事情盡數告訴了徐王妃,徐王妃大義滅親,要兒子押了徐輝祖去朱棣處,交由朱棣處置。徐妙雲親自動手將陳植寫的密函和朱允炆寫的密詔,縫製在信使的衣領裡。朱高煦夜間到陳亨營地巡視,抓住了兩信使。兩信使不肯招供,朱棣用計誘騙信使說出了真相。徐妙雲擔心自己的計謀會害了朱棣,但是她無從選擇。朱棣得知是徐妙雲出謀劃策算計他,十分難以接受。信使遲遲未歸,朱允炆憂心不已,徐妙雲勸慰他。平花花進宮見朱允炆,為他出計打燕軍,朱允炆告訴了他徐妙雲的計畫,平花花決定將二者結合,朱允炆應允給他機會,但是統帥仍是李景隆。
道衍出現,為之前誤會了朱高熾道歉,並願意親自押送徐輝祖去朱棣處。陳亨突然要宴請朱棣,朱棣欣然應允前往,朱高煦懷疑是鴻門宴,朱棣表示,如果陳亨圖謀不軌則當場殺之朱棣赴宴,眾將士喝酒。朱高煦和陳亨發生衝突,此時士兵來報,軍營起火,長江水師渡江,朱棣下令將陳亨拿下,朱允炆得到消息,以為陳亨發出信號,下令讓李景隆火速行動,朝廷和燕軍在江邊作戰,朱棣將密信拿出來,陳亨表示自己毫不知情,然而朱棣並未相信,陳亨無話可說。
徐輝祖承認自己用計差點讓朱棣誤殺了朱高熾,朱棣很生氣,但是希望徐輝祖能與他化干戈為玉帛,徐輝祖說自己是一條道走到黑的人,等著朱棣殺他,最後,朱棣放了他。徐輝祖趕回京師,告訴朱允炆朱高熾不肯接密詔,是徐王妃的主意,陳亨被朱高煦殺了,徐妙雲和朱允炆才知道水師進攻陳亨沒有行動的原因。朱棣找了個人給徐增壽送信,策反江南水師,徐增壽找到金都督,金都督同意去說服陳直,陳直不為所動,不肯造反,金都督見狀召集了幾個兄弟,把陳直殺害。金都督率領水師投誠朱棣,獻上陳直的首級,朱棣大為震驚,金都督要求朱棣封他為水師總督,朱棣卻封金都督身旁的楊桐為水師總督,下令殺了金都督。
朱棣和徐妙雲長久不見,如今乾柴烈火,情不自禁,在徐妙雲的軍帳中一番雲雨。梁雁冰想要進去,卻被門口的守衛攔下,只能無奈離去。第二天,徐妙雲率先起來,走到軍帳外,看到一個小孩在練習刺刀,一問,竟然是李景隆的兒子,心中猜到了七七八八。徐妙雲去了江邊,朱棣趕了過來,徐妙雲要求開始議和。經過兩人的談判,朱棣拒絕議和,在送徐妙雲回去的時候,梁雁冰提出要留下徐妙雲,朱棣大怒動手打了梁雁冰。徐妙雲帶著紅杏失望而歸,並在半路暈倒。朱權和章犀犀找到了出走的梁雁冰,並說服她回到朱棣身邊,朱棣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梁雁冰道歉,兩人重修於好。
朱允炆立平花花為全軍統帥,並勸服眾臣。徐妙雲代朱允炆前往燕營,送信的同時打探軍情。朱棣想挽回徐妙雲,無果。平花花與朱允炆等人根據徐妙雲帶回的軍情商議戰術。平花花識破對方詭計,與皇上在帳中飲酒作樂作為誘餌,埋伏燕軍。最終在渡江戰役中大獲全勝。朱棣三千大軍損失慘重,只剩下十幾人,狼狽潛逃,卻被早已等候在江北的朱允炆捕獲。朱棣暗中告訴朱高煦及余兵找機會逃走,自己則假意要自殺投降,實則找機會將徐妙雲劫持,威脅朱允炆,得以逃脫。徐妙雲試圖勸服朱棣議和,朱棣始終認為朱允炆庸碌無能,以失敗告終。朱棣識破平花花的計謀是得益于徐妙雲對自己的瞭解,於是將徐妙雲囚與自己帳中。 李景隆和徐輝祖二人在軍營中慶祝大勝,被燕軍鑽了空子反攻,打了南軍個措手不及,燕軍勝,但卻沒有如願抓到朱允炆。朱棣慶功喝醉,找徐妙雲傾訴表達愛意,二人感歎天意弄人。朱棣在兩軍交戰中屢戰屢勝,已準備就緒攻城。
十萬火急之時,方孝孺想出計謀應對,將先皇的聖像懸掛於城牆之上,朱棣礙於對先皇的孝心,停止攻城。李景隆本想趁機反擊燕軍,見朱棣對先皇如此恭敬,擔心將朱允炆陷於不仁不義之地,於是兩方同時撤兵。朱允炆和平花花則趁兩方交戰混亂之時潛入燕軍大營,救出了徐妙雲。趕回皇宮的途中,與得到消息前來爭奪徐妙雲的朱棣相遇,徐妙雲為朱允炆擋劍受傷,朱棣傷心的放走徐妙雲。徐妙雲回宮養傷時無意回想起在燕軍帳中看到李景隆的兒子,對李景隆起了疑心,告知朱允炆,朱允炆派人去查此事。此時徐增壽有意投奔朱棣,試圖勸服李景隆一同帶領將士投奔朱棣。李景隆本無意投誠,卻陰差陽錯幫了徐增壽,被逼無奈投奔朱棣,引得燕軍攻入城中。朱允炆識破徐增壽策反,徐增壽畏罪身亡。朱橞安排刺客刺殺朱棣,朱棣、梁雁冰進茶鋪討水喝。
茶鋪裡喬裝的刺客下藥被梁雁冰識破,一番打鬥後刺客被制服,刺客謊稱已將朱棣誅殺,朱橞中計被擒,答應帶朱棣、梁雁冰進宮。朱棣安排太監送去迷魂湯,打算趁機帶徐妙雲出宮。梁雁冰用水迷昏朱棣,要對徐妙雲下手,危急時刻徐妙雲被朱允炆救走。梁雁冰告知朱棣,自己並未得逞,而行跡暴露,與朱棣、朱橞逃出宮。徐輝祖與燕軍拼死搏鬥。燕軍圍困皇城,高呼“建文出降”。官們收到燕軍的勸降書,嚷著要見皇上,被王鉞勸阻回去。馬皇后在太廟哭訴滿腹委屈,恰巧朱允炆趕來。朱允炆質問皇爺爺為何要將江山交予自己,說眼下已無力回天,要自殺謝罪。躲在暗處的馬皇后出來制止,王鉞、方孝孺等聞訊趕來,方孝孺出計縱火焚宮,王鉞說太祖高皇帝早有預料,留有鐵篋子。朱允炆打開看時,發現皇爺爺繪有密圖,要自己削髮為僧逃出去,並安排好了徐妙雲同行。朱棣帶領燕軍攻到京師,包圍了皇宮以後,卻不敢擅自闖宮,怕天下人說他弒君篡位。他令部下嚴守皇城,等朱允炆出降。
趁著夜色,朱允炆和徐妙雲化裝成一僧一尼,走進了鬼門。走了一段路卻發現前方一片漆黑,似乎沒有出路。奉天殿內,馬皇后悲壯地穿著龍袍皇冠,代替朱允炆在朱元璋的神像前自焚了,淑妃和貞妃也隨馬皇后自焚。奉天殿一著火,朱棣立即以救火為名闖入宮內。奉先殿內,朱棣看見地上的三具屍體。王鉞告訴他分別是皇上、徐太妃、馬皇后的。鬼門內,徐妙雲與朱允炆找到了出口,走出鬼門,逃離了皇宮。文武百官對朱棣的到來十分冷淡,抵觸情緒嚴重,程濟欲刺殺朱棣,未成而被朱高煦所殺。眾大臣皆一口咬定皇上已自焚殉國,朱棣將信將疑,而道衍在奉先殿發現一把剃刀,一縷青絲,一把鏽鎖。再加上對王鉞的詢問,懷疑朱允炆和徐妙雲尚在人世。
朱允炆讓徐妙雲裝病出逃,被朱權識破,將二人帶回。平花花得知朱允炆與徐妙雲在鎮江,於是瞞著懷慶公主前往。一直監視平花花的朱棣得知,也帶上人馬秘密前往鎮江,卻被平花花識破。朱棣得知朱權搜尋和尚尼姑的舉動,猜測朱允炆和徐妙雲在鎮江。朱高煦帶禮物前來慰問戰士們,要求前去營帳。朱權百般推辭無法,只得同意。平花花臨時起意,以為甯王妃作法為由,不允許朱高煦進營帳,朱高煦明明看到一僧一尼的背影,卻無法確認是否是朱允炆與徐妙雲。甯王軍所需糧草被梁雁冰劫走,朱棣以此來威脅朱權交出朱允炆與徐妙雲。
朱權與朱棣鬥智鬥法卻還是敗給了朱棣。在朱棣正要殺死朱允炆之時,平花花帶人趕到,救下朱允炆與徐妙雲逃走。朱允炆不知所終,朱棣將計就計,佈告天下,帝后以身殉國,普天同哀,著以天子禮厚葬。朱允炆出殯,文武百官為他送行。方孝孺帶領大臣們阻攔朱允炆入孝陵,聲討朱棣,朱棣氣急之下,大開殺戒,並把方孝孺關入大牢。朱棣下令抓齊泰和黃子澄,黃子澄和齊泰喬裝出逃。朱允炆和徐妙雲在外逃亡,逃到了紫雲寺的李方丈處,恰好看到朱高煦抓到齊泰和黃子澄。朱權去向朱棣負荊請罪,表示願意遣散甯王軍,一切聽後朱棣安排。
朱權暗地裡勾結小英子和朱橞,想在朱棣的宴席上毒殺朱棣,並陷害朱能。這個計畫被梁雁冰發現,告訴了朱棣。朱棣晚上帶著梁雁冰去朱權的住處,與朱權長談,試圖說服朱權。朱權表面不動聲色,暗地裡開始實施他的計畫。在朱棣的宴席上,朱權往朱棣的湯裡下了毒藥,並出動舞女刺殺朱棣。朱棣敲打了朱權一番,在最後時刻,朱權放棄了刺殺計畫,朱棣也因此放過了朱權和被活捉的章犀犀。朱棣知道平花花在集結軍隊,便用懷慶公主來威脅平花花。
小英子外出碰到朱允炆,答應把傳國玉璽偷出宮給朱允炆,結果被朱棣知道,暗中跟蹤小英子,找到了朱允炆和徐妙雲的藏身之地。朱高煦大開殺戒,把阻攔的和尚全部殺光,朱允炆和小英子僥倖逃脫,徐妙雲被朱棣抓住。朱允炆為了救出徐妙雲,鋌而走險,去朱棣的住處解救徐妙雲,被巡邏的朱高煦活捉,兩人一起被關押在一座空寺廟裡。平花花不為所動,堅持要死戰朱棣,朱棣氣急,下令處死懷慶公主。朱棣聽說有許多大臣反對他登基,那些大臣主張谷王登基。朱棣把黃子澄和齊泰兩人殺了,把他們二人的心送到穀王府,警告谷王。谷王急忙帶領大臣們去見朱棣,帶頭主張朱棣登基。在朱棣登基前一天,朱棣去大牢探望方孝孺,想讓他為登基寫登極詔。方孝孺誓死不從,並諷刺朱棣。朱棣十分生氣,殺了方孝孺十族。
朱高煦要殺朱允炆,希望道衍相助,道衍不願意,並勸朱高煦三思而行。而平花花在這個時候,開始準備劫獄,解救被關押的懷慶公主。朱棣和眾人一起迎接徐王妃等人歸來,朱高煦見朱高熾也來了,擔心北平無人留守。朱高煦安排朱高熾和朱高燧住在毓秀宮,自己卻住東宮,朱高熾大度不計較。朱棣顧及徐妙雲感受而不殺朱允炆,朱棣稱朱允炆還活著的消息朱高煦知道。徐王妃欲看望徐妙雲,朱高煦派死士刺殺朱允炆,道衍相勸無果欲離開,朱高煦阻攔。平花花分析稱朱允炆沒死,欲假降,打探朱允炆下落。徐妙雲和朱允炆來赴宴,而朱允炆和朱棣卻不和。徐妙雲執意陪朱允炆,徐王妃只能勸朱棣放手。這時鄭和稱有亂賊闖入,朱允炆以為這些人是沖朱棣而來,鄭和則認為他們是來救朱允炆的。朱允炆等人先撤,死士稱受平花花指使,朱棣帶人殺敵,死士頭領欲趁亂截殺朱允炆。
朱棣登基,論功行賞。朱棣與眾官員商議治國良策,景清袖裡藏刀被發現,報仇無門,朱棣下令斬景清。平花花被抓,朱棣勸降。懷慶公主來勸平花花,平花花態度轉變。平花花企圖隱瞞懷慶公主自己的的計畫,但被看穿,平花花只好道出實情。朱允炆裝病,朱棣關心,朱允炆卻冷言冷語。懷慶公主欲幫平花花打探朱允炆下落,朱棣識破平花花的計謀,欲利用平花花,朱棣要平花花剿滅勤王軍,取張校尉首級。梁雁冰欲用計剿滅勤王軍,平花花為保勤王軍前去勸降。勤王軍各統領憤怒,平花花拼命解釋,張校尉無奈答應。梁雁冰正等得不耐煩時,平花花提著張校尉的人頭出來了。平花花戴罪立功,朱棣封他為兵部侍郎,並派朱高煦和朱能解決鐵鉉。
道衍認定朱高熾該繼承皇位。平花花親手砍下鐵鉉頭顱。平花花夜不能眠,欲第二天進宮打探朱允炆消息,懷慶公主相勸。朱高煦抱怨朱棣還不立他為太子,朱能聯絡其他將軍上書,朱棣道出顧慮。朱高煦得知徐皇后不同意立他為太子,憤懣不平,找徐皇后評理,這時朱高熾來找徐皇后稱自己將回北平。朱棣與眾臣商議立太子一事,朱高煦在外偷聽。朱能再次請奏立朱高煦,但解縉支持朱高熾。朱高熾的腿在紅杏的醫治下好轉,朱高熾告訴朱高煦,等腿好後他就回北平,朱高煦稱百官奏立自己為太子。徐妙雲和朱允炆發愁如何逃走,徐妙雲知道自己懷孕了。朱高煦利用朱高熾交給自己答謝紅杏的機會,將紅杏召到自己宮中,朱高煦與紅杏飲酒長談,並且拿出了朱高熾讓自己帶給紅杏的禮物,誤導紅杏是朱高熾愛紅杏,紅杏滿心歡喜,喝下了一杯又一杯的酒。紅杏醉酒後,朱高煦對紅杏圖謀不軌,佔有了紅杏。
紅杏在拷打之後說出了朱高煦對自己圖謀不軌並且逼迫自己去陷害朱高熾之事,朱棣大怒,痛打朱高煦,然後派人去追回朱高熾。朱高熾回到宮中,向紅杏道歉,紅杏自覺配不上朱高熾,哭著離開。朱高煦找朱能訴苦,朱能暗示朱高煦解縉可能會對他不利,朱高煦決定去報復解縉,以抓捕建文叛黨為名,大肆搜查解縉的家,解縉笑言此事在自己預料之中,決定去告訴皇上今日朱高煦所為,徐皇后得知消息,告訴朱棣朱高煦的過分行為,朱棣再次堅定了不立朱高煦的心。朱棣因為立太子一事十分惆悵,想要問大師道衍的主意,道衍告訴朱棣朱高熾生性仁厚,朱高煦不念兄弟之情,朱高熾更加適合當太子,朱棣打定主意,在朝堂上冊封朱高熾為太子,並且將朱高煦、朱高燧派往封地,但是又提出邊境叛亂,要朱高煦協助自己平定邊境叛亂,可暫留京。朱高煦、朱高燧諸多不滿。
喝完酒,朱高煦原形畢露,平花花情急之下與朱高煦纏鬥,朱高煦拿懷慶公主作為人質,逼迫平花花說出朱允炆的去處,正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朱高熾趕到為平花花解圍。道衍帶著武僧們攔住了徐皇后的去路,道衍下令打開棺材,已經蘇醒過來的朱允炆很是驚喜,但是很快,道衍就下令打暈了朱允炆。徐妙雲陪著朱棣飲茶撫琴,朱棣質問徐妙雲為什麼背叛自己,徐妙雲坦言朱棣已經擁有了一切,而允炆不會再和朱棣相爭,求他放過允炆。朱棣告訴徐妙雲自己已經放過了允炆,而且除了自己和道衍沒人知道他會在哪裡,而且自己不會再拿朱允炆去威脅徐妙雲,自己願意給徐妙雲自由。
前朝裡,漢王殿下覬覦太子之位,後宮中,梁妃娘娘一心除掉徐妙雲,於是兩人決定聯手,幫助對方剷除異己。兩人用計謀收買紅杏,想利用她加害太子和徐妙雲。朱棣在道衍的姐姐身邊安插自己的人,用來控制道衍。紅杏受到梁妃的指使,約太子殿下一同賞月,二人私會被梁妃和漢王監視,二人打算待時機成熟將此事報告給朱棣。道衍勸服朱允炆,只有皈依佛門,才是對自己的救贖。朱允炆決心一心向佛。徐皇后去看望徐妙雲的時候發現了她懷孕的事實,於是勸徐妙雲和朱棣冰釋前嫌,並將此事告知朱棣,朱棣大喜,解除徐妙雲的禁足,二人解開了誤會決心重新開始……朱棣決定將北平三護衛升為親軍,其中旗手衛指揮使的位置空缺,朱棣想找人擔此重任。朱能推薦朱高煦,但解縉推薦太子朱高熾,兩人爭執不下。
朱棣擔心兩幫人馬繼續爭鬥會導致悲劇重演,鄭和建議朱棣要早下決心,朱棣很為難。朱高熾和朱高煦在軍機處唇槍舌劍,朱高煦諷刺朱高熾是文弱書生,並告訴朱高熾自己就等著他主動辭去太子之位,朱高熾則勸朱高煦離京就藩,自己會謹言慎行。朱棣和徐妙雲在御花園裡散步,徐妙雲稱朱棣是個大贏家,朱棣表示自己正在找一個不屬於任何派系、會領兵又忠心的人。盛庸半夜找朱高煦,表示自己有關乎太子之位的事情找他,朱高煦很感興趣叫盛庸留下細談。朱棣要體察民情,平花花建議朱棣下車與百姓近距離接觸會更親民,朱棣同意了,朱棣與一個小乞丐聊天,小乞丐說自己爹在燕軍圍攻鎮江時參加了戰鬥生死未卜,朱棣很心痛百姓所遭受的苦難,下令減免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
朱高煦認為無人能帶隊下西洋,此時鄭和自告奮勇,眾人譁然。懷慶公主府內平花花正在和錦衣衛謀劃復辟朱允炆,表示盛庸正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朱棣信任而死。朱允炆得知朱棣下西洋的想法後表示佩服,認為朱棣確實比自己適合當皇帝。平花花帶錦衣衛以辦案之由臨摹了漢王的筆跡,暹羅國使者沒有拜訪太子東宮而是向漢王示好,太子從解縉處得知消息後決定要採取措施對付漢王,同時解縉提醒太子要遠離紅杏,以免徐妙雲出事時受到牽連。平花花和懷慶公主說了他挑撥暹羅使者從而離間太子和漢王的事,在兩人分析謀反一事時,朱棣帶著補品來到府上,邀請平花花一同郊遊,實則是安排其與朱允炆相見,誰知朱允炆已改法號為應文,潛心修佛,斬斷塵緣,不問世事,朱棣暗示平花花忠心朝廷。
朱高煦將兩軍異動之事稟報朱棣,確定了第二日的叛亂,道衍向朱棣力證此事與朱允炆無關,兩人前往寺中求證,朱允炆毫不所動,朱棣也打消了心中的疑慮。徐皇后和徐妙雲得知了平花花策反之事後,心神不寧,徐妙雲直言心累不想兩叔侄再自相殘殺。反叛之事將近,道衍和朱棣對密信來源很是疑惑,最終鎖定平花花本人,而策反一眾也正進行最後確認,平花花心神不寧,因為正是他自己將告密信送去了道衍家中。朱棣不願血濺宮廷,便分別將平花花、李景隆和徐輝祖請進宮中,眾人知復辟之事已被識破,不料朱棣感恩花花的義勇之情,饒了三人的性命,只用一杯毒酒來化解這場宮廷危機,平花花一人承擔。東宮中刺客潛入,不料太子有僧人護駕,朱棣知是朱高煦所為,不再追查。第二日朱高熾請命廢去其位,朱棣未允,並嚴責朱高煦,告誡其與太子之位無緣。朱棣告訴徐妙雲自己有意立她腹中孩子為儲,此時傳來噩耗,徐皇后病危,朱棣趕到時見三兒子齊跪在宮門前,對其苛責一番後,一同進門與徐皇后最後告別。朱棣悲痛無比,與道衍相見時吐露想遷都北平。
道衍提出設立永樂大鐘的想法。朱高煦向朱棣提出要毒害朱允炆,使其失去心智的方法,朱棣陷入沉思。平花花在安徽黃山一處茅屋醒來,原來朱棣有意救其性命,用借屍還魂之法救回了他,並送懷慶公主與其團聚。朱高熾在招待藩國使者的時候瞭解到雖然大明已經同意解除海禁,卻沒有真正開放港口。於是太子把情況反映給朱棣,兩人商議解除海禁不徹底的原因。朱棣在早朝上講了三件事,第一是遷都北平,第二是修築《文獻大成》,第三是要解除海禁開放港口與藩國做生意,創造財富。並且朱棣要親自南下巡視解除海禁之後百姓們的生活,這期間由太子監國。太子監國期間首先借早朝遲到整治了朱高煦的黨羽,後解縉力勸朱高熾拉攏那些武將為日後登基做準備,不要與他們為敵。
朱高煦和梁雁冰兩人暗喜,商議著怎麼樣再添一把火讓太子不得翻身,梁雁冰利用紅杏,讓她從尚衣局偷偷給太子拿去了龍袍並讓太子試穿。朱棣在南巡時看到民間一片繁榮的景象很是開心,決定大力開展藩貨貿易,與此同時,遭受疫情的鄉鎮地方官員帶著一眾老百姓前來報喜說疫情已好,叩謝皇恩。朱棣已經啟程回京,在回京的路上得到太子跟解縉等人有不臣之舉的消息,十分震怒。太子方面得知中了奸計,二人商議如何解決事情,解縉提出讓紅杏扛下所有事情,太子再三猶豫之後也默許了,紅杏恰巧在門口聽見太子與解縉的談話,十分傷心,找徐妙雲哭訴,經過徐妙雲的一番開導,答應為太子扛下一切罪責。朱棣責問紅杏是否是她蠱惑太子,紅杏直認不諱,朱棣下令賜死紅杏並免去太子的職務,朱高熾對於紅杏之舉十分愧疚和傷心卻又無可奈何,兩人最後還是沒能在一起。
(完結篇)朱高煦來到朱允炆的寺廟裡,逼朱允炆喝下藥酒,朱允炆喝下即倒地,恰好徐妙雲進來看見這一幕,朱高煦說是皇上的旨意,徐妙雲傷心欲絕昏過去,後道衍趕來救了朱允炆,卻沒有人知道。朱棣、徐妙雲在扶柩北上回來過長江的時候,徐妙雲以為朱允炆已死,已萌生死意,朱棣與徐妙雲在船上有了最後的談話,徐妙雲說完話後便投江自盡,朱棣想要救卻最終沒有救到,朱棣傷心欲絕,不理朝政好久。後道衍開導朱棣,讓朱棣重新振作起來,而道衍自己也圓寂於寺中。北疆不穩,朱棣率兵親自御駕親征,而後遷都北平,開創永樂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