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偵測此區域的寬頻網路 HN (HiNet) 帳號
* 若使用前述中華寬頻HN為登入帳號,日後皆需在相同寬頻網域才能再登入使用;且擁有此中華寬頻HN帳號與密碼者皆可登入。
* 請勿使用公共區域網路登入,如咖啡店、社區共用網路、公開場所免費網路等。
* 您的手機門號就是登入帳號
* 您的中華寬頻 HN (HiNet) 帳號就是登入帳號
手機號碼
Fox+中華用戶請注意
. 全40集 .普通級 .HD畫質
陸劇
4.5
朱元璋在姑蘇選美之際,馬皇后突然來到,朱元璋慌忙騎馬從後門離開,在路上遇見一夥強盜,被搶走了馬匹和衣服。朱元璋餓倒在一處破廟,被乞丐喬二用剛討來的飯菜救醒。朱元璋很是感激,給喬二寫了“奉旨乞討”四個字,又賜名喬義。李善長、胡惟庸等文武百官經常到宋一畝的半城奉膳坊里大吃大喝。朱元璋老想著喬義的“珍珠翡翠白玉湯”,飲食不振。劉伯溫帶著朱元璋去奉膳坊,在店裡看到很多官員划拳行令,推杯換盞,店主宋一畝又吹噓自己認識戶部的高官,造了很多假身份,朱元璋聞聽勃然大怒。第二天,喬義帶著一群乞丐乞討,被喝醉酒的刑部尚書捉進大牢。
朝上的官員除宋濂之外,全都宿醉未醒,朱元璋查問禮部尚書受賄一事,可禮部尚書還在醉酒說胡話。此時,劉伯溫敲響了登聞鼓,朱元璋命其上殿,劉伯溫說喬義被刑部尚書抓走,刑部尚書趕緊告罪,釋放喬義。朱元璋命喬義做珍珠翡翠白玉湯,喬義不敢,劉伯溫為他討來了免死金牌。朱元璋吃了一口湯,大吐不止,認為喬義用假湯騙他。劉伯溫說朱元璋當時是被飢餓“矇騙”了,並要藉此整治官風,在奉膳坊,把文武百官跟那位宣揚清修的陳大師餓上三天,不出一天,陳大師第一個倒下,百官也都撐不住了,劉伯溫命喬義做珍珠翡翠白玉湯。宋一畝跟劉伯溫打賭,如果百官吃了湯贊不絕口,就甘願受任何懲罰。
雨天路泥濘,大臣們來上朝踩了兩腳的泥巴都在朝房拼命跺腳,想把爛泥甩掉,皇上在大殿裡聽著心煩,於是決定讓皇后娘娘交代下去製作九十雙皮靴套,讓大臣們以後雨天上朝就套上皮靴套進殿。善拍馬屁的李善長一聽當朝就差點感激涕零了。劉伯溫啟奏,說是大明開國進行的人口普查歷經三年,大致業已完成,全國各府州縣共造戶籍黃冊一千二百五十餘萬,人口六千零三十餘萬人,戶籍分民戶、軍戶、匠戶、商戶,黃冊已陸續送到玄武湖上黃冊庫保存。明天就是最後一項工作,五品以上七百二十一戶官戶登記造冊,據初步訪查,這些家庭成員變化最大,有經歷戰火離亂妻離子散的,有拋棄原配另娶妻妾的等等。
李善長蒙著臉會見趙冬妮,他自稱是當朝丞相,當年與趙冬妮的丈夫身處同一軍營,趙冬妮的丈夫因賭輸了把她以二十兩銀子賣給了自己,說著還掏出了賣身契約給趙冬妮看,趙冬妮不願相信丈夫如此薄情寡義,當場就號啕大哭起來。李善長掏出一錠官銀,讓趙冬妮好好打扮打扮等著做丞相夫人吧,沒想到趙冬妮是個烈性女子,劈頭蓋臉把李善長一頓臭罵,李善長被趙冬妮給感動了,取下頭巾讓趙冬妮好好看看,自己是如假包換的李士元啊,趙冬妮激動地叫進李繼儒與父親見面,一家三口分別十七年終於團聚。
劉伯溫在早朝上慎重其事地將廢紙團上寫情詩的事稟告了皇上,皇上起先不以為然,待一看情詩內容怒了,說會讓皇后徹查。李善長家的相國夫人為了不讓夫君在自己午睡的時候溜出門,用一根繩一頭拴著夫君的手,一頭拽在自己手裡,臨睡前還要李善長發誓在外面沒有別的女人,騙她的話就是小狗,李善長自然照辦。夫人門一關上,劉義就按計畫好的將劉伯溫買回來的小狗送進了相國府,僕人悄悄將李善長手上的繩子解下拴在狗的右前爪上,安排妥當,李善長換上朝服悄悄出府去會糟糠之妻去了。相國夫人一覺睡醒一拉手裡的繩卻只聽到狗叫聲,出門一看繩子居然是拴在一隻小狗身上,那小狗還端坐在相國大人的椅子上。
朱元璋下發祭天文告,定於明年正月初四,在應天城南郊舉行祭天大典。李善長提議皇上延後幾日,因他奉旨督造的青瓦大殿興慶宮必須在大典之前完工,但算了算如今尚缺青瓦三十萬片,工期實在趕不及啊。皇上下令李善長必須三日內籌齊所缺青瓦。造新瓦肯定來不及了,李善長來到營造局讓他們在兩日之內將皇宮西側老兵街的三百戶房子的瓦全部揭下,並讓他們把老兵集合起來,他來動員。劉伯溫特意讓教坊司安排人到老兵街唱鳳陽花鼓,目的就是要吸引皇上去老兵街,看看李善長為了完成任務想出了什麼餿主意。老兵街亂成了一鍋粥,老兵們經過李善長的動員都是熱血澎湃,但家屬們看著官兵來拆自家房屋都是痛哭號啕。
劉伯溫夜進皇宮說有重要本章要奏,皇上以為他也是為招秀女的事來糾纏不清的,讓太監出去取了本章打發劉伯溫回去,劉伯溫見皇上拒不見他只得在殿外大喊“王履要畫龍點睛”,一聽劉伯溫不是為秀女一事稟奏,皇上鬆了一口氣,宣劉伯溫進殿。劉伯溫將自己了解到的王履一事向皇上稟明,說這王履因造房急需用錢將珍藏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以五十兩紋銀賣給崑山知縣馮唐,回家一看知縣付給他的銀子正是之前戶部押銀車被劫的那批,王履一狀將馮唐告到了蘇州知府趙麟那,銀子被知府當堂扣押說是辦案有用,第二天知府即下令羈押王履,反說他是嫌疑窩犯。皇上一聽義憤填膺,即刻要擬旨,砍了兩個狗官的腦袋。
劉伯溫令吏部連夜將自己的官服官帽送到風流客棧,他對老闆說可千萬不能逼他那朋友和她女兒成親了,得罪了他誰也擔待不起啊。那胖女兒一聽相公飛了頓時坐地號啕。皇上被抓到公堂,馮唐不認識皇上還命他下跪,李善長在內室聽到皇上的聲音嚇得連滾帶爬出來見駕。劉伯溫不多時也已趕到,就地上任江南巡撫徹查戶部官銀被劫一案。一千六百兩官銀被劫一案開審,皇上親臨觀審。劉伯溫宣原告王履上堂,劉伯溫讓王履將狀告馮唐一事原由當堂講述,劉伯溫接著又問他是如何成了蘇州府和崑山縣緝拿的罪犯了?趙麟說他接過元寶仔細看了銀匠之名是尤十三,並非王履所稱的尤十一。但王履堅稱自己把尤十一三個字看得真真切切。
朱元璋又做夢了,夢到自己在殿上撒了泡尿,居然還是當著一個工匠的面,老爹就像當年他丟了牛犢一樣追在他屁股後面打,罵他不成器的東西。一夢醒來朱元璋對馬皇后說想給爹娘修個陵墓。馬皇后告訴他有個詞叫“境由心生”,就是說很多的煩惱、害怕,都是人心造成的,凡事寬容往好處想,路就會越走越寬。朱元璋找劉伯溫商量給父母建陵的事情,劉伯溫同意說如今天下已定,皇上可以在鳳陽重建祖廟陵寢,以表孝心。看著皇上和劉大人在談話,殿裡一個小工匠聽呆了,筆上的顏料滴了下來也不自覺,朱元璋抬著一看,那工匠居然和夢裡的小工匠長得一模一樣。
劉伯溫帶著劉義乘著破舊的馬車返回故鄉,路遇新任中書省參政知事胡惟庸嚷嚷著讓他們讓道,劉義不服氣,劉伯溫卻息事寧人地勸劉義不要和他一般見識。金華府的王神仙壽誕,各路官員來了個齊,連胡惟庸也趕來給他祝壽。王神仙即興表演了幾個小法術,在座各位都將他奉若神明。席後胡惟庸單獨會見王神仙,專問此次李善長前往鳳陽修建陵寢一事是否順利,王神仙說丞相屬龍,此行由應天府去往鳳陽是往西行,是白虎之位,這龍犯虎位,龍虎相剋,不利,再加上東南之位有隱隱殺氣,他讓胡惟庸寫出丞相朝中的仇家姓名和生辰八字,一看劉伯溫的名字,王神仙搖頭了,他說此人是丞相的剋星啊,他生辰天龍,丞相是地龍,天龍壓地龍,看來丞相的厄運來了。
李善長得了免死鐵券,好比有了護身符,但一眾拍馬屁官員卻落得個鋃鐺入獄,御史台吳敷尤覺冤枉,他自恃曾救過李彬一命,況且也沒犯大錯,只是想丞相大人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卻落得如此下場。胡惟庸趁機說丞相大人目前沒有心思管他,劉伯溫正想加害於他,說劉伯溫寫了一封密信,還加蓋了御印,密信已經加急給胡敷,讓他以貪污修陵墓官銀四十萬兩的罪名,查抄丞相府,收回免死鐵券,將李善長就地正法。胡惟庸讓胡敷自己斟酌該怎麼做。劉伯溫斷定拿御印的人就是王伯,他對劉義說此時王伯的身上必定有一封蓋了御印的加急信件沒來得及寄出去呢。
劉伯溫讓張小五幫著做了一些道具,自己打扮成一個道士,在王神仙家門口擺起了攤表演法術,把原來每天去王神仙家求符的善男信女都吸引了過去,王神仙一看每天門庭若市的家裡突然變得空蕩蕩的了,家僕來報門外來了個踢館的,王神仙決定出去跟劉伯溫唱一出對台戲。大狸子和劉義偷偷溜進王神仙家把他變戲法用的道具銀子換成了馬糞蛋,當台上的王神仙憋足了勁變出一堆的馬糞蛋時,台下老百姓臭菜幫子拼命往上扔,大喊騙子。劉伯溫把銀子給張小五拿去讓大舅哥看病,還說他要讓王神仙主動去官府認罪,並為張小五的岳丈修墓、修祠堂。王神仙急火攻心,讓管家去查那老道的來路,不顧一切說要宰了他,管家說此人似乎有點法術不太好對付啊。
喝下茶劉伯溫卻什麼事都沒有,對王神仙說的血光之災就要到了呀,他指著王神仙說他下的毒已經跑到他自己的肚子裡去了,看來天意不可違,報應不可欺呀。王神仙還嘴硬說倒想看看誰先倒下,劉伯溫告訴他孔雀膽發作第一徵兆胸有微熱,接著會有眩暈之感,頭重腳輕,頭暈之後便視物不清,目有重影,王神仙不覺被劉伯溫的攻心戰打倒了,他奇怪明明自己把毒下在劉伯溫的杯子裡了,怎麼變成自己中毒了。
王神仙帶著胡惟庸來到白雲觀,一看這白雲觀怎麼變得那麼清靜了?大神像也被遮了起來,工人說今日道觀維修,不開廟,胡惟庸扯下布一看,那大神像赫然就是劉伯溫的樣貌,胡惟庸不禁大笑了起來,心道果然不出他所料,他要讓劉伯溫吃不了兜著走。胡惟庸一狀告到了皇上那裡,皇上決定親自跑一趟金華,馬皇后看皇上一臉的愁苦不覺好笑,皇上說那劉伯溫在金華把自己塑成了神仙,天天受著百姓頂禮膜拜,那他算什麼呀?馬皇后說難道大夥口口聲聲喊你皇上,你就真是天子了?你就是一個放牛娃,靠著打仗出生入死,靠著大夥幫忙,靠著小聰明這才得了天下。
朱元璋把順天府封給燕王,派劉伯溫前去執行公務,劉伯溫路經一處村莊在一戶百姓家中藉宿。百姓熱情招待劉伯溫,劉伯溫發現村子裡面許多良田無人開荒,百姓見劉伯溫已經發現村子裡面荒廢許多良田,只得把村中有石馬精出現的真相說了出來,正是因為馬石精顯靈時常踩踏良田,許多百姓才不得不廢棄良田別找生計。劉伯溫在百姓的帶領下來到一片擺放石馬的地頭,兩匹石馬被鐵鍊鎖住四肢,百姓向劉伯溫講述石馬如何顯靈踩踏良田的過程,劉義不信邪伸手拍打石馬,百姓惶恐不安提醒劉義不要觸怒了神靈。翌日,劉伯溫在劉義的陪同下到田間視察,一個官員放養幾匹馬在田間食草,馬兒踩踏田間破壞許多農作物。
常柱管理的帳目出現問題,劉伯溫懷疑當地縣令跟常柱一起貪污公款,為了查出賬目問題所在,劉伯溫來到縣衙門口擊鼓鳴冤。官差聞聲來到府衙門口引劉伯溫進公堂,縣令知道劉伯溫是朝廷大官趕緊行禮,劉伯溫代表一方百姓向縣令申冤,縣令讓幾個百姓呈上狀紙,狀紙控告的對像是石馬,縣令勃然大怒認為百姓們在胡鬧。石馬侵害良田多年,劉伯溫懷疑當地官員借石馬大肆貪財,為了查出真相劉伯溫才讓百姓們寫下狀告石馬的狀紙。
胡惟庸來到獄中審訊常柱,常柱面不改色不肯向胡惟庸示弱,胡惟庸拿出一封事先寫好的供詞要求常柱招供,常柱抵死不招,胡惟庸命令官差刑罰折磨常柱。常柱被折磨得頭破血流大聲慘叫,劉伯溫晚上擔心常柱被胡惟庸屈打成招。次日天明,劉義到牢中看望常柱,常柱頭破血流受盡折磨,劉義吃了一驚,幾個官差心知胡惟庸絕非好官,所有人都非常同情常柱的遭遇。劉義為了救出常柱把心一橫拿刀劫走常柱,常柱被劉義背到一個百姓家中治傷,劉伯溫聞訊趕來探視常柱,常柱躺在床上提出重返大牢免得牽連了劉伯溫。
劉伯溫即將被送回京城聽侯皇帝宣判,已經身為階下囚的劉義依依不捨送別劉伯溫。當地百姓站在縣衙門口恭送劉伯溫,劉伯溫為了幫助百姓們徹查貪官惹上牢獄之災,百姓們感恩戴德送別劉伯溫,其中一個老漢送了一碗決別酒給劉伯溫,劉伯溫接過老漢的酒碗一飲而盡。幾個官差為劉伯溫戴上了鎖鏈,劉伯溫坐到馬車上告別百姓離去,常柱忽然出現想送別劉伯溫,劉伯溫吃了一驚心知常柱已經難逃法網。常柱為了讓劉伯溫坐車舒服一些不顧一切劫持縣官,縣官被常柱劫持住不敢亂動,常柱已經對翻案不抱什麼希望,只想一刀殺掉縣官為劉伯溫鳴不平,劉伯溫雖然知道縣官跟其它幾個同伴貪贓枉法,但因為沒有找到證據不便贊成常柱傷害縣官。
劉伯溫繼續前往順天府,主僕二人在路上看見一夥人馬不走官道走私路。劉伯溫到達順天府,求見徐達,看門的見二人衣衫樸素,不但不讓進且還出言譏諷。這時徐達的一位老下屬認出了劉伯溫,看門的嚇壞了磕頭求饒,劉伯溫自然沒跟他一般見識。劉伯溫告訴徐達放心,皇帝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要修城牆。劉伯溫到書店印名帖,店主跟他二十年前就見過。一群書生來買金蘭馨的新書,店主賠罪說已經被人買走了,新刻的還沒到。劉伯溫詢問金蘭馨是何人。金蘭馨青樓喝醉打壞東西,被他父親責罵。金蘭馨正在和一群書生在酒店,店主帶了劉伯溫來,眾人非要留劉伯溫坐下。
金蘭馨自我吹噓,在酒桌上對古人大肆批評,只有自己的詩才能看,還說自己家裡有《連山》《歸藏》,可這是夏商的古籍,早已失傳。最後說以促織入詩的只有《木蘭辭》一首,劉伯溫告訴他讓他看古詩十九首、杜工部集,以促織入詩太不新鮮了。劉義在下面跟金蘭馨的父親金生源爭吵起來,劉伯溫下樓勸,金生源吹噓自己的兒子是大才子,連當朝劉伯溫都對他崇拜得很。金蘭馨趕緊攔住了,說這就是劉大人,金生源嚇得魂不附體。回去的路上,劉伯溫告訴劉義他認出金生源是那天的領頭給商隊帶路的人。劉伯溫商量引水跟建造城牆的事情,並說有人設私卡收取稅銀。金生源在酒店跟人商量想辦法趁引水這次機會撈錢,正巧劉義也到了在酒店,二人冤家路窄又吵了起來。
劉義在公堂上告狀,不料眾人反倒誣告劉義毆打乞丐,還把他們打成重傷,金生源使錢買通衙役重打劉義,幸好參將高亮及時趕到。劉伯溫嚴厲訓斥劉義。金生源逼著眾書生上告到府衙,又給知府送了錢。燕王的門客道衍和尚來到順天府,要募捐修十座廟宇。朱元璋又下旨命劉伯溫和道衍一同作為博學鴻詞科的主考。劉義到了府衙門口,兩個差人要收受賄賂,不然就要毆打劉義,幸好高亮又及時趕到。劉伯溫化了妝作為劉義的訟師打官司。
開堂後,眾人裝作瘸腿、戴傷的模樣,知府一向討厭訟師,下令不讓劉伯溫說話,卻被劉伯溫駁得咬口無言。劉伯溫提出疑點,劉義就一個人,怎麼可能把這麼多人打成重傷呢?知府命令先退堂。朱元璋要開博學鴻詞科,金生源讓金蘭馨也去參加考試,可金蘭馨剛一到考場就鬧了笑話。金生源刻扣銀兩,把造橋的石料全換成了次品,給道衍和尚送去了一千兩。道衍收了錢,要把金蘭馨那篇阿諛奉承且抄襲的文章評為上乘佳作,劉伯溫心生懷疑,與其爭執。
金生源又給道衍和尚送去銀兩,道衍為了避免別人議論,要金蘭馨再參加一次當堂复考,金蘭馨很惶恐,表示自己做文章不能當人的面。劉義在工地上跟一群工人談天說地,一時興起,要跟金蘭馨比試。金生源又求到道衍,道衍獅子大開口,這次要金生源捐一座廟的錢。金蘭馨本來不敢去,但被父親和一群書生吹捧,又找了很多老學究在現場幫忙,金蘭馨這才放心。道衍把這場比試命為“出醜大會”,第一場要金蘭馨先出題,金蘭馨知道劉義不會寫字,故意要比試書法,並揚言寫的內容要劉義隨便出。劉義按照劉伯溫的指示出題,把金蘭馨跟一群老學究全難住了。道衍把這局判為平局。
金生源派去給私商帶路的兩個書生被高亮捉住,又去宛平縣捉金生源等人,金蘭馨等都被捉住,只逃走了金生源。石橋造成的當天,高亮突然發現石橋偷工減料,根本不牢固,他趕緊阻止開閘放水,但沒有來得及,他又騎馬到橋下驅散民眾,但自己卻被水淹死。徐達大怒,下令徹查此事。劉伯溫和劉義來到河邊祭奠高亮。知府查到大橋坍塌也是由於金生源貪污公款,劉伯溫派劉義化裝成囚犯去大牢。其他同伙的書生買了酒菜,唯獨不讓金蘭馨吃,彼此爭吵,劉義聽到金蘭馨平日逛妓院等等的醜事。金生源化妝進大牢被捉。劉伯溫開堂主審,把貪贓的宛平縣令革職,金生源不招,堅持要見道衍。劉伯溫傳喚道衍,道衍置身事外,金生源破口大罵。
朱元璋做夢迴到了鳳陽老家,遂下一道“聖心思鄉詔”,定於今秋回老家看望故人鄉親,如今離回鄉還有半年時間,他還有幾件事要州、縣去辦,辦好了升官加奉,辦差了必不輕饒,並詔令丞相李善長即刻赴鳳陽督辦。皇上說此番御駕返鄉,是要振興鳳陽,故令御史中丞劉伯溫為行前巡查欽差,八月先行到達。並令起居實錄官戴慎隨劉伯溫先行到達,蒐集整理龍興事蹟。皇莊的鄉親每戶撥地二十頃,分銀二百兩,改農戶為陵戶,替皇上看守皇陵。他要讓皇莊的百姓每家每戶都做大地主。
知道了劉伯溫喜歡微服私訪,周業成整天都在大街上溜達,以期造成和劉大人的偶遇。劉伯溫撞見了周業成,拉他去一小酒館喝兩杯,酒館老闆話多,劉伯溫聽到自己感興趣的了,於是拉著老闆一起喝,就想從他嘴裡套話呢。三杯酒下肚,劉伯溫開始問他是不是常見縣太爺啊,那老闆說縣太爺可不是好東西,除非去縣衙挨板子才能見到他,之前分戶說好每戶二百兩銀子,他只拿到一百兩,眼看他話越來越多,他媳婦急得直接往他頭上潑冷水,周業成在邊上也是如坐針氈啊。劉伯溫佯裝喝多了,與周業成一同出門,支走周業成後劉伯溫再度返回小酒館,他算準了周業成一定會派衙役過來抓酒館老闆,於是他也被當成老闆之一被一起抓回了縣衙,打入大牢。
戴慎來皇莊的目的是向村民了解皇上未發跡前的事情的,沒想到變成被眾村民圍成一堆向他打聽皇宮裡的趣事了。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皇上是如何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預習稱帝的,戴慎本著劉伯溫教他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原則,將一件件事情記錄在案,當說到當年地主劉德家丟了一頭牛,還告了官冤枉是朱元璋他們八個孩子將牛殺了吃了,戴慎一聽覺得茲整體大,他要調查個水落石出。村民告訴戴慎,當年出事的第二天皇上就到了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戴慎說這是佛祖顯靈,避免天子遭受皮肉之苦啊!
戴慎看了那周業成交來的刑司檔案,李善長立即誣他犯了挖目之罪,將戴慎嚴加看管了起來,戴慎聽到劉伯溫回來,大喊讓他別看桌上的東西,否則他也會犯挖目之罪的。劉伯溫知道這迂腐的老夫子是中了李善長的圈套了,他讓劉義筆墨伺候,將二十多年前皇莊地主劉德丟失牛犢之事寫成朱元璋少年時代的一個神話故事,他關照劉義找機會將這故事交給戴慎身邊的小廝,讓戴大人照抄一遍,待皇上問罪時,照著故事講一遍,說這就是去偽存真後記錄下來的故事。許強去了歙縣陶家莊了解到,從此處遷到鳳陽皇莊的兩戶人家祖祖輩輩都是陶家莊人,但他們有個表哥姓周,是鳳陽縣令,於是內情不言而喻。
朱元璋巡幸汴梁期間,劉伯溫、李善長留守,劉伯溫盡職盡責,得罪不少小人。一日宋濂邀劉伯溫到府上品茶,他送劉伯溫六字“識時務,知進退”,劉伯溫聽得著急,讓宋濂有話直說,宋濂說李善長同為留守,且官職又比他大,卻一味寬和縱容,無為而治,這其中奧妙耐人尋味啊。劉伯溫對宋濂的善意提醒頗為感謝。李善長的外甥李彬看中了在奉膳坊唱曲的柳么么,他關照老闆等柳么么來了讓她直接到他房間,讓柳么么的老父親就在外候著。話說這劉義也對柳么么甚為著迷,李彬每次聽柳么么唱曲總能和劉義碰上,劉義知道李彬對柳么么志在必得,他特意用銀子買通奉膳坊老闆當了一名小伙計。
興化寺一案的確蹊蹺,死了個老和尚,丟了舍利子,再就是只能從傷口窄而平滑判斷出凶器是倭刀,其他毫無頭緒。劉義突然想起那日和李彬衝突,李彬曾拔刀要刺他,那刀就是一把倭刀。劉伯溫心裡一動,讓劉義帶自己去茶館會會柳江父女,並關照柳江帶上當日李彬賞給柳么么的金條。劉伯溫看到了金條確認了李彬的罪責,他特意去丞相府拜見李善長,知會他自己要抓中書省的人了,李善長還不明就裡,問他何人?劉伯溫要抓的正是李彬。李彬被抓,李善長氣得不行,卻苦於沒有讓劉伯溫放人的理由。劉伯溫拿出金條,讓李彬仔細看金條上面的印字,那上面赫然印著“源通記”三字。
劉伯溫來到丞相府拿人,老莫正在李善長書房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託付家人呢,李善長萬分遷就,答應替他照顧家人,並親自送老莫出門囑咐善待此人,但劉伯溫並不買賬,命人上枷散發,讓人跟在他驢後面鳴囉開道。李善長被劉伯溫氣得直喊“從此大明朝廷有你沒我”。宋濂得知劉伯溫冒冒然就去了丞相府拿人,直說他太魯莽,劉伯溫說自己做事俯仰天地,無愧于心。宋濂告訴他要求斬李彬的折子太子殿下已經批了,拿到了定心丸劉伯溫就不著急砍李彬了,他說要把這老莫的案件再加上興化寺殺人案一塊理清楚了來個一箭雙雕。
劉伯溫所說的證人居然是李善長以為已經妥善處死的柳江,柳江將受李彬威逼所做之事供認不諱,李善長實在無計可施,只得搬出眼下正值祈雨的關鍵時刻,此刻殺人有違天意,劉伯溫不管這套,他說他倒要看看殺一個十惡不赦的貪官是不是有違天意。李彬指著劉伯溫說他刑訊逼供,屈打成招,甚至柳江這個證人也是假的,他壓根不認識,他要面見皇上告劉伯溫的狀,但劉伯溫說不用等皇上回來,他得先掉腦袋。李善長拎著溫好的老酒找劉伯溫敘舊,開始走溫情路線。
皇上臨時起意帶著李善長和劉伯溫一起出去微服私訪,李善長下了淨街令,來到昔日熱鬧的大街上皇上看不到一個人,他責怪李善長這是準備讓他看什麼?看空街筒子嗎?說罷掃興地準備打道回府。劉伯溫拖著皇上再逛逛興許能碰上幾個人,果然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出現了幾個過路人,叫過來一打聽都是對當今朝廷大唱讚歌之人,劉伯溫一眼瞧出這就是李善長特意安排來演戲的,皇上自然不傻,只是忍著不拆穿李善長。皇上說著要請李善長和劉伯溫去吃他最愛的韭菜盒子,眼看著皇上朝飯館走來,官兵趕緊將剛才淨街趕進飯館的平頭百姓全給趕走了,只有一對母女坐在角落不挪身子,那小女孩頭插賣身的草標直嚷嚷著肚子餓,年輕母親面帶愁容一聲不吭。
這好好的一家人就這麼只剩下了孤兒寡母的,皇上聽了蔣玉貞的故事直替他們的遭遇打抱不平。突然想到問蔣玉貞是何方人氏?蔣玉貞告訴皇上自己是太原府長都縣的,而那個惡人就是皇上的親外甥王慶,所以各級衙門都不敢接她的狀紙。李善長稱病在家,誠心躲避王慶的案子,沒想到王慶卻親自來到了李善長府上求他救命。皇上也在犯愁這樁案子該怎麼辦?李善長建議皇上採用拖延政策,從此不提這事,但皇上知道劉伯溫頭一個不答應啊。蔣玉貞見案子一直沒進展,知道事涉皇上,劉大人也是有心無力,決定要帶著女兒離開劉府,劉義和管家正挽留著,劉伯溫回來了,他對蔣玉貞說這一離開他的良心可就一輩子不安了。
蔣玉貞狀告王慶案開審,皇上親臨公堂,按大明律民告官不管是非,先打原告二十殺威棒再問話,蔣玉貞不怕皮肉受苦,堅定要告,劉伯溫故作為蔣玉貞求情,說她一介女流之輩這殺威板子能否就免了?皇上不知有詐,還說既有法條,就不得因人而異,這殺威板子還是要打。劉伯溫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已經樂開了花,他要的就是皇上這句話。公堂上李善長不停地在拖延著時間,他不知道胡惟庸那邊事情可已辦利落,心裡七上八下的。蔣玉貞告王慶通奸謀財,謀害二命,李善長問王慶可認罪,但王慶矢口否認。
朱元璋決定重審蔣玉貞一案,因劉伯溫是原告,皇上是被告,這案子還得身為丞相的李善長來審,李善長眼見無法推託只得硬著頭皮接這燙手山芋。案子開審,依律臣告君也屬以下犯上,二十殺威棒也得打,劉伯溫願挨,但李善長左右為難,問皇上,皇上說自己是被告,哪有被告要求打原告之理,李善長轉而把球踢到刑部尚書處,說這是刑部的事他不好越俎代庖。看他們打人的推來推去,挨打的劉伯溫倒是急了,不停地催促他們,蔣玉貞大聲說劉大人涉案因她而起,她願替劉大人受罰,李善長問蔣玉貞狀告皇上有無證據?劉伯溫趕緊掏出一份卷宗大喊證據在此。皇上宣王慶上堂,讓劉伯溫問話,劉伯溫問王慶嘴上的傷因何而來?
一路青山綠水劉伯溫帶著劉義踏上了回鄉之路,劉義又擔又扛的好不辛苦,不免埋怨老爺不肯讓縣衙出頂轎子送他們一程。休息打尖時,劉義向劉伯溫打聽老家該有不少親戚吧他擔心自己磕頭認親又得一番辛苦,劉伯溫笑著對他說,有些只有幾歲的小孩,論輩份劉義該磕頭叫爺爺呢。劉義頓感吃虧,嘟囔著早知道就不認他當爹了,劉伯溫笑道不是皇上多事,他還不想有這兒子呢,他要不願意叫爹可以叫別的。劉義說以後就叫先生。劉伯溫回到兒時唸書的村莊,眾鄉親紛紛下跪磕頭大喊恩人,因為大明開國各地都加了稅糧,唯青田縣因著劉伯溫的功勞免加,鄉里鄉親都感激不盡。
劉伯溫將自己設想的民防海盜的簡易方法給七叔公看,要既不會違背朱元璋嚴禁民間練武的規定,又可常年演練,劉伯溫讓他們利用社火排演陣型,比如暗含一字長蛇陣的陣法,對付海盜可做到首尾兼顧,如八卦陣中的休門,對付起海盜來就可以形成局部人數上的優勢關門打狗,至於兵器嘛為防官府猜忌,鄉親們可以在木棍上挑個漁燈,組成漁燈舞陣。有人在縣衙外喊冤,劉伯溫閒不住決定去看看,喊冤人稱自家有奇冤,三年未了斷,縣官不接狀,州府屢斥還。縣官匆匆出門讓劉伯溫千萬別接這案,前任縣太爺就為的這事辭官,且上峰明令銷案,不再留有案底。
劉義找鄰縣的算命先生了解張德發家情況,了解情況後又想不給銀子一走了之,被算命先生綁了送家裡來了,傻姐看自己的心上人被人綁著,衝上去對著算命先生又是打又是咬。沒想到算命先生見到劉伯溫跪下就說有下情稟告,說自己冤情似海。李善長和胡惟庸得知劉伯溫在家組織村民練漁燈舞呢,決定藉機到皇上面前說說他的壞話,將一紙揭貼貼到了宮門口。皇上覺得這事與李善長有關,但馬皇后卻覺得李善長不見得有此魄力。眾鄉紳將挖來的“寶貝”抬到縣衙讓劉伯溫鑑定,劉伯溫只粗粗瞄了一眼就讓人抬開,告之並無寶物。
劉義和那算命的再次來到鄰縣打探張家的消息,經過算命先生的一番胡攪蠻纏,總算是把張家那兩口子的關係給弄明白了,劉義叫來衙役將一對狗男女拿下,羈押大牢。皇上的旨意也下來了,準劉伯溫奉旨巡按東南八府,劉伯溫穿上官服正式舊案重審張青被殺一案。一升堂劉伯溫既不提原告也不提被告,只是讓在此案中枉法的各級官員在堂前站了,只有處州府治中裴槐自認問心無愧,一直站在原位不動。劉伯溫欣賞他秉公辦事,特命他暫代處州府事,協助他徹查張青一案。
. 全40集 .普通級 .HD畫質
朱元璋在姑蘇選美之際,馬皇后突然來到,朱元璋慌忙騎馬從後門離開,在路上遇見一夥強盜,被搶走了馬匹和衣服。朱元璋餓倒在一處破廟,被乞丐喬二用剛討來的飯菜救醒。朱元璋很是感激,給喬二寫了“奉旨乞討”四個字,又賜名喬義。李善長、胡惟庸等文武百官經常到宋一畝的半城奉膳坊里大吃大喝。朱元璋老想著喬義的“珍珠翡翠白玉湯”,飲食不振。劉伯溫帶著朱元璋去奉膳坊,在店裡看到很多官員划拳行令,推杯換盞,店主宋一畝又吹噓自己認識戶部的高官,造了很多假身份,朱元璋聞聽勃然大怒。第二天,喬義帶著一群乞丐乞討,被喝醉酒的刑部尚書捉進大牢。
朝上的官員除宋濂之外,全都宿醉未醒,朱元璋查問禮部尚書受賄一事,可禮部尚書還在醉酒說胡話。此時,劉伯溫敲響了登聞鼓,朱元璋命其上殿,劉伯溫說喬義被刑部尚書抓走,刑部尚書趕緊告罪,釋放喬義。朱元璋命喬義做珍珠翡翠白玉湯,喬義不敢,劉伯溫為他討來了免死金牌。朱元璋吃了一口湯,大吐不止,認為喬義用假湯騙他。劉伯溫說朱元璋當時是被飢餓“矇騙”了,並要藉此整治官風,在奉膳坊,把文武百官跟那位宣揚清修的陳大師餓上三天,不出一天,陳大師第一個倒下,百官也都撐不住了,劉伯溫命喬義做珍珠翡翠白玉湯。宋一畝跟劉伯溫打賭,如果百官吃了湯贊不絕口,就甘願受任何懲罰。
雨天路泥濘,大臣們來上朝踩了兩腳的泥巴都在朝房拼命跺腳,想把爛泥甩掉,皇上在大殿裡聽著心煩,於是決定讓皇后娘娘交代下去製作九十雙皮靴套,讓大臣們以後雨天上朝就套上皮靴套進殿。善拍馬屁的李善長一聽當朝就差點感激涕零了。劉伯溫啟奏,說是大明開國進行的人口普查歷經三年,大致業已完成,全國各府州縣共造戶籍黃冊一千二百五十餘萬,人口六千零三十餘萬人,戶籍分民戶、軍戶、匠戶、商戶,黃冊已陸續送到玄武湖上黃冊庫保存。明天就是最後一項工作,五品以上七百二十一戶官戶登記造冊,據初步訪查,這些家庭成員變化最大,有經歷戰火離亂妻離子散的,有拋棄原配另娶妻妾的等等。
李善長蒙著臉會見趙冬妮,他自稱是當朝丞相,當年與趙冬妮的丈夫身處同一軍營,趙冬妮的丈夫因賭輸了把她以二十兩銀子賣給了自己,說著還掏出了賣身契約給趙冬妮看,趙冬妮不願相信丈夫如此薄情寡義,當場就號啕大哭起來。李善長掏出一錠官銀,讓趙冬妮好好打扮打扮等著做丞相夫人吧,沒想到趙冬妮是個烈性女子,劈頭蓋臉把李善長一頓臭罵,李善長被趙冬妮給感動了,取下頭巾讓趙冬妮好好看看,自己是如假包換的李士元啊,趙冬妮激動地叫進李繼儒與父親見面,一家三口分別十七年終於團聚。
劉伯溫在早朝上慎重其事地將廢紙團上寫情詩的事稟告了皇上,皇上起先不以為然,待一看情詩內容怒了,說會讓皇后徹查。李善長家的相國夫人為了不讓夫君在自己午睡的時候溜出門,用一根繩一頭拴著夫君的手,一頭拽在自己手裡,臨睡前還要李善長發誓在外面沒有別的女人,騙她的話就是小狗,李善長自然照辦。夫人門一關上,劉義就按計畫好的將劉伯溫買回來的小狗送進了相國府,僕人悄悄將李善長手上的繩子解下拴在狗的右前爪上,安排妥當,李善長換上朝服悄悄出府去會糟糠之妻去了。相國夫人一覺睡醒一拉手裡的繩卻只聽到狗叫聲,出門一看繩子居然是拴在一隻小狗身上,那小狗還端坐在相國大人的椅子上。
朱元璋下發祭天文告,定於明年正月初四,在應天城南郊舉行祭天大典。李善長提議皇上延後幾日,因他奉旨督造的青瓦大殿興慶宮必須在大典之前完工,但算了算如今尚缺青瓦三十萬片,工期實在趕不及啊。皇上下令李善長必須三日內籌齊所缺青瓦。造新瓦肯定來不及了,李善長來到營造局讓他們在兩日之內將皇宮西側老兵街的三百戶房子的瓦全部揭下,並讓他們把老兵集合起來,他來動員。劉伯溫特意讓教坊司安排人到老兵街唱鳳陽花鼓,目的就是要吸引皇上去老兵街,看看李善長為了完成任務想出了什麼餿主意。老兵街亂成了一鍋粥,老兵們經過李善長的動員都是熱血澎湃,但家屬們看著官兵來拆自家房屋都是痛哭號啕。
劉伯溫夜進皇宮說有重要本章要奏,皇上以為他也是為招秀女的事來糾纏不清的,讓太監出去取了本章打發劉伯溫回去,劉伯溫見皇上拒不見他只得在殿外大喊“王履要畫龍點睛”,一聽劉伯溫不是為秀女一事稟奏,皇上鬆了一口氣,宣劉伯溫進殿。劉伯溫將自己了解到的王履一事向皇上稟明,說這王履因造房急需用錢將珍藏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以五十兩紋銀賣給崑山知縣馮唐,回家一看知縣付給他的銀子正是之前戶部押銀車被劫的那批,王履一狀將馮唐告到了蘇州知府趙麟那,銀子被知府當堂扣押說是辦案有用,第二天知府即下令羈押王履,反說他是嫌疑窩犯。皇上一聽義憤填膺,即刻要擬旨,砍了兩個狗官的腦袋。
劉伯溫令吏部連夜將自己的官服官帽送到風流客棧,他對老闆說可千萬不能逼他那朋友和她女兒成親了,得罪了他誰也擔待不起啊。那胖女兒一聽相公飛了頓時坐地號啕。皇上被抓到公堂,馮唐不認識皇上還命他下跪,李善長在內室聽到皇上的聲音嚇得連滾帶爬出來見駕。劉伯溫不多時也已趕到,就地上任江南巡撫徹查戶部官銀被劫一案。一千六百兩官銀被劫一案開審,皇上親臨觀審。劉伯溫宣原告王履上堂,劉伯溫讓王履將狀告馮唐一事原由當堂講述,劉伯溫接著又問他是如何成了蘇州府和崑山縣緝拿的罪犯了?趙麟說他接過元寶仔細看了銀匠之名是尤十三,並非王履所稱的尤十一。但王履堅稱自己把尤十一三個字看得真真切切。
朱元璋又做夢了,夢到自己在殿上撒了泡尿,居然還是當著一個工匠的面,老爹就像當年他丟了牛犢一樣追在他屁股後面打,罵他不成器的東西。一夢醒來朱元璋對馬皇后說想給爹娘修個陵墓。馬皇后告訴他有個詞叫“境由心生”,就是說很多的煩惱、害怕,都是人心造成的,凡事寬容往好處想,路就會越走越寬。朱元璋找劉伯溫商量給父母建陵的事情,劉伯溫同意說如今天下已定,皇上可以在鳳陽重建祖廟陵寢,以表孝心。看著皇上和劉大人在談話,殿裡一個小工匠聽呆了,筆上的顏料滴了下來也不自覺,朱元璋抬著一看,那工匠居然和夢裡的小工匠長得一模一樣。
劉伯溫帶著劉義乘著破舊的馬車返回故鄉,路遇新任中書省參政知事胡惟庸嚷嚷著讓他們讓道,劉義不服氣,劉伯溫卻息事寧人地勸劉義不要和他一般見識。金華府的王神仙壽誕,各路官員來了個齊,連胡惟庸也趕來給他祝壽。王神仙即興表演了幾個小法術,在座各位都將他奉若神明。席後胡惟庸單獨會見王神仙,專問此次李善長前往鳳陽修建陵寢一事是否順利,王神仙說丞相屬龍,此行由應天府去往鳳陽是往西行,是白虎之位,這龍犯虎位,龍虎相剋,不利,再加上東南之位有隱隱殺氣,他讓胡惟庸寫出丞相朝中的仇家姓名和生辰八字,一看劉伯溫的名字,王神仙搖頭了,他說此人是丞相的剋星啊,他生辰天龍,丞相是地龍,天龍壓地龍,看來丞相的厄運來了。
李善長得了免死鐵券,好比有了護身符,但一眾拍馬屁官員卻落得個鋃鐺入獄,御史台吳敷尤覺冤枉,他自恃曾救過李彬一命,況且也沒犯大錯,只是想丞相大人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卻落得如此下場。胡惟庸趁機說丞相大人目前沒有心思管他,劉伯溫正想加害於他,說劉伯溫寫了一封密信,還加蓋了御印,密信已經加急給胡敷,讓他以貪污修陵墓官銀四十萬兩的罪名,查抄丞相府,收回免死鐵券,將李善長就地正法。胡惟庸讓胡敷自己斟酌該怎麼做。劉伯溫斷定拿御印的人就是王伯,他對劉義說此時王伯的身上必定有一封蓋了御印的加急信件沒來得及寄出去呢。
劉伯溫讓張小五幫著做了一些道具,自己打扮成一個道士,在王神仙家門口擺起了攤表演法術,把原來每天去王神仙家求符的善男信女都吸引了過去,王神仙一看每天門庭若市的家裡突然變得空蕩蕩的了,家僕來報門外來了個踢館的,王神仙決定出去跟劉伯溫唱一出對台戲。大狸子和劉義偷偷溜進王神仙家把他變戲法用的道具銀子換成了馬糞蛋,當台上的王神仙憋足了勁變出一堆的馬糞蛋時,台下老百姓臭菜幫子拼命往上扔,大喊騙子。劉伯溫把銀子給張小五拿去讓大舅哥看病,還說他要讓王神仙主動去官府認罪,並為張小五的岳丈修墓、修祠堂。王神仙急火攻心,讓管家去查那老道的來路,不顧一切說要宰了他,管家說此人似乎有點法術不太好對付啊。
喝下茶劉伯溫卻什麼事都沒有,對王神仙說的血光之災就要到了呀,他指著王神仙說他下的毒已經跑到他自己的肚子裡去了,看來天意不可違,報應不可欺呀。王神仙還嘴硬說倒想看看誰先倒下,劉伯溫告訴他孔雀膽發作第一徵兆胸有微熱,接著會有眩暈之感,頭重腳輕,頭暈之後便視物不清,目有重影,王神仙不覺被劉伯溫的攻心戰打倒了,他奇怪明明自己把毒下在劉伯溫的杯子裡了,怎麼變成自己中毒了。
王神仙帶著胡惟庸來到白雲觀,一看這白雲觀怎麼變得那麼清靜了?大神像也被遮了起來,工人說今日道觀維修,不開廟,胡惟庸扯下布一看,那大神像赫然就是劉伯溫的樣貌,胡惟庸不禁大笑了起來,心道果然不出他所料,他要讓劉伯溫吃不了兜著走。胡惟庸一狀告到了皇上那裡,皇上決定親自跑一趟金華,馬皇后看皇上一臉的愁苦不覺好笑,皇上說那劉伯溫在金華把自己塑成了神仙,天天受著百姓頂禮膜拜,那他算什麼呀?馬皇后說難道大夥口口聲聲喊你皇上,你就真是天子了?你就是一個放牛娃,靠著打仗出生入死,靠著大夥幫忙,靠著小聰明這才得了天下。
朱元璋把順天府封給燕王,派劉伯溫前去執行公務,劉伯溫路經一處村莊在一戶百姓家中藉宿。百姓熱情招待劉伯溫,劉伯溫發現村子裡面許多良田無人開荒,百姓見劉伯溫已經發現村子裡面荒廢許多良田,只得把村中有石馬精出現的真相說了出來,正是因為馬石精顯靈時常踩踏良田,許多百姓才不得不廢棄良田別找生計。劉伯溫在百姓的帶領下來到一片擺放石馬的地頭,兩匹石馬被鐵鍊鎖住四肢,百姓向劉伯溫講述石馬如何顯靈踩踏良田的過程,劉義不信邪伸手拍打石馬,百姓惶恐不安提醒劉義不要觸怒了神靈。翌日,劉伯溫在劉義的陪同下到田間視察,一個官員放養幾匹馬在田間食草,馬兒踩踏田間破壞許多農作物。
常柱管理的帳目出現問題,劉伯溫懷疑當地縣令跟常柱一起貪污公款,為了查出賬目問題所在,劉伯溫來到縣衙門口擊鼓鳴冤。官差聞聲來到府衙門口引劉伯溫進公堂,縣令知道劉伯溫是朝廷大官趕緊行禮,劉伯溫代表一方百姓向縣令申冤,縣令讓幾個百姓呈上狀紙,狀紙控告的對像是石馬,縣令勃然大怒認為百姓們在胡鬧。石馬侵害良田多年,劉伯溫懷疑當地官員借石馬大肆貪財,為了查出真相劉伯溫才讓百姓們寫下狀告石馬的狀紙。
胡惟庸來到獄中審訊常柱,常柱面不改色不肯向胡惟庸示弱,胡惟庸拿出一封事先寫好的供詞要求常柱招供,常柱抵死不招,胡惟庸命令官差刑罰折磨常柱。常柱被折磨得頭破血流大聲慘叫,劉伯溫晚上擔心常柱被胡惟庸屈打成招。次日天明,劉義到牢中看望常柱,常柱頭破血流受盡折磨,劉義吃了一驚,幾個官差心知胡惟庸絕非好官,所有人都非常同情常柱的遭遇。劉義為了救出常柱把心一橫拿刀劫走常柱,常柱被劉義背到一個百姓家中治傷,劉伯溫聞訊趕來探視常柱,常柱躺在床上提出重返大牢免得牽連了劉伯溫。
劉伯溫即將被送回京城聽侯皇帝宣判,已經身為階下囚的劉義依依不捨送別劉伯溫。當地百姓站在縣衙門口恭送劉伯溫,劉伯溫為了幫助百姓們徹查貪官惹上牢獄之災,百姓們感恩戴德送別劉伯溫,其中一個老漢送了一碗決別酒給劉伯溫,劉伯溫接過老漢的酒碗一飲而盡。幾個官差為劉伯溫戴上了鎖鏈,劉伯溫坐到馬車上告別百姓離去,常柱忽然出現想送別劉伯溫,劉伯溫吃了一驚心知常柱已經難逃法網。常柱為了讓劉伯溫坐車舒服一些不顧一切劫持縣官,縣官被常柱劫持住不敢亂動,常柱已經對翻案不抱什麼希望,只想一刀殺掉縣官為劉伯溫鳴不平,劉伯溫雖然知道縣官跟其它幾個同伴貪贓枉法,但因為沒有找到證據不便贊成常柱傷害縣官。
劉伯溫繼續前往順天府,主僕二人在路上看見一夥人馬不走官道走私路。劉伯溫到達順天府,求見徐達,看門的見二人衣衫樸素,不但不讓進且還出言譏諷。這時徐達的一位老下屬認出了劉伯溫,看門的嚇壞了磕頭求饒,劉伯溫自然沒跟他一般見識。劉伯溫告訴徐達放心,皇帝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要修城牆。劉伯溫到書店印名帖,店主跟他二十年前就見過。一群書生來買金蘭馨的新書,店主賠罪說已經被人買走了,新刻的還沒到。劉伯溫詢問金蘭馨是何人。金蘭馨青樓喝醉打壞東西,被他父親責罵。金蘭馨正在和一群書生在酒店,店主帶了劉伯溫來,眾人非要留劉伯溫坐下。
金蘭馨自我吹噓,在酒桌上對古人大肆批評,只有自己的詩才能看,還說自己家裡有《連山》《歸藏》,可這是夏商的古籍,早已失傳。最後說以促織入詩的只有《木蘭辭》一首,劉伯溫告訴他讓他看古詩十九首、杜工部集,以促織入詩太不新鮮了。劉義在下面跟金蘭馨的父親金生源爭吵起來,劉伯溫下樓勸,金生源吹噓自己的兒子是大才子,連當朝劉伯溫都對他崇拜得很。金蘭馨趕緊攔住了,說這就是劉大人,金生源嚇得魂不附體。回去的路上,劉伯溫告訴劉義他認出金生源是那天的領頭給商隊帶路的人。劉伯溫商量引水跟建造城牆的事情,並說有人設私卡收取稅銀。金生源在酒店跟人商量想辦法趁引水這次機會撈錢,正巧劉義也到了在酒店,二人冤家路窄又吵了起來。
劉義在公堂上告狀,不料眾人反倒誣告劉義毆打乞丐,還把他們打成重傷,金生源使錢買通衙役重打劉義,幸好參將高亮及時趕到。劉伯溫嚴厲訓斥劉義。金生源逼著眾書生上告到府衙,又給知府送了錢。燕王的門客道衍和尚來到順天府,要募捐修十座廟宇。朱元璋又下旨命劉伯溫和道衍一同作為博學鴻詞科的主考。劉義到了府衙門口,兩個差人要收受賄賂,不然就要毆打劉義,幸好高亮又及時趕到。劉伯溫化了妝作為劉義的訟師打官司。
開堂後,眾人裝作瘸腿、戴傷的模樣,知府一向討厭訟師,下令不讓劉伯溫說話,卻被劉伯溫駁得咬口無言。劉伯溫提出疑點,劉義就一個人,怎麼可能把這麼多人打成重傷呢?知府命令先退堂。朱元璋要開博學鴻詞科,金生源讓金蘭馨也去參加考試,可金蘭馨剛一到考場就鬧了笑話。金生源刻扣銀兩,把造橋的石料全換成了次品,給道衍和尚送去了一千兩。道衍收了錢,要把金蘭馨那篇阿諛奉承且抄襲的文章評為上乘佳作,劉伯溫心生懷疑,與其爭執。
金生源又給道衍和尚送去銀兩,道衍為了避免別人議論,要金蘭馨再參加一次當堂复考,金蘭馨很惶恐,表示自己做文章不能當人的面。劉義在工地上跟一群工人談天說地,一時興起,要跟金蘭馨比試。金生源又求到道衍,道衍獅子大開口,這次要金生源捐一座廟的錢。金蘭馨本來不敢去,但被父親和一群書生吹捧,又找了很多老學究在現場幫忙,金蘭馨這才放心。道衍把這場比試命為“出醜大會”,第一場要金蘭馨先出題,金蘭馨知道劉義不會寫字,故意要比試書法,並揚言寫的內容要劉義隨便出。劉義按照劉伯溫的指示出題,把金蘭馨跟一群老學究全難住了。道衍把這局判為平局。
金生源派去給私商帶路的兩個書生被高亮捉住,又去宛平縣捉金生源等人,金蘭馨等都被捉住,只逃走了金生源。石橋造成的當天,高亮突然發現石橋偷工減料,根本不牢固,他趕緊阻止開閘放水,但沒有來得及,他又騎馬到橋下驅散民眾,但自己卻被水淹死。徐達大怒,下令徹查此事。劉伯溫和劉義來到河邊祭奠高亮。知府查到大橋坍塌也是由於金生源貪污公款,劉伯溫派劉義化裝成囚犯去大牢。其他同伙的書生買了酒菜,唯獨不讓金蘭馨吃,彼此爭吵,劉義聽到金蘭馨平日逛妓院等等的醜事。金生源化妝進大牢被捉。劉伯溫開堂主審,把貪贓的宛平縣令革職,金生源不招,堅持要見道衍。劉伯溫傳喚道衍,道衍置身事外,金生源破口大罵。
朱元璋做夢迴到了鳳陽老家,遂下一道“聖心思鄉詔”,定於今秋回老家看望故人鄉親,如今離回鄉還有半年時間,他還有幾件事要州、縣去辦,辦好了升官加奉,辦差了必不輕饒,並詔令丞相李善長即刻赴鳳陽督辦。皇上說此番御駕返鄉,是要振興鳳陽,故令御史中丞劉伯溫為行前巡查欽差,八月先行到達。並令起居實錄官戴慎隨劉伯溫先行到達,蒐集整理龍興事蹟。皇莊的鄉親每戶撥地二十頃,分銀二百兩,改農戶為陵戶,替皇上看守皇陵。他要讓皇莊的百姓每家每戶都做大地主。
知道了劉伯溫喜歡微服私訪,周業成整天都在大街上溜達,以期造成和劉大人的偶遇。劉伯溫撞見了周業成,拉他去一小酒館喝兩杯,酒館老闆話多,劉伯溫聽到自己感興趣的了,於是拉著老闆一起喝,就想從他嘴裡套話呢。三杯酒下肚,劉伯溫開始問他是不是常見縣太爺啊,那老闆說縣太爺可不是好東西,除非去縣衙挨板子才能見到他,之前分戶說好每戶二百兩銀子,他只拿到一百兩,眼看他話越來越多,他媳婦急得直接往他頭上潑冷水,周業成在邊上也是如坐針氈啊。劉伯溫佯裝喝多了,與周業成一同出門,支走周業成後劉伯溫再度返回小酒館,他算準了周業成一定會派衙役過來抓酒館老闆,於是他也被當成老闆之一被一起抓回了縣衙,打入大牢。
戴慎來皇莊的目的是向村民了解皇上未發跡前的事情的,沒想到變成被眾村民圍成一堆向他打聽皇宮裡的趣事了。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皇上是如何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預習稱帝的,戴慎本著劉伯溫教他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原則,將一件件事情記錄在案,當說到當年地主劉德家丟了一頭牛,還告了官冤枉是朱元璋他們八個孩子將牛殺了吃了,戴慎一聽覺得茲整體大,他要調查個水落石出。村民告訴戴慎,當年出事的第二天皇上就到了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戴慎說這是佛祖顯靈,避免天子遭受皮肉之苦啊!
戴慎看了那周業成交來的刑司檔案,李善長立即誣他犯了挖目之罪,將戴慎嚴加看管了起來,戴慎聽到劉伯溫回來,大喊讓他別看桌上的東西,否則他也會犯挖目之罪的。劉伯溫知道這迂腐的老夫子是中了李善長的圈套了,他讓劉義筆墨伺候,將二十多年前皇莊地主劉德丟失牛犢之事寫成朱元璋少年時代的一個神話故事,他關照劉義找機會將這故事交給戴慎身邊的小廝,讓戴大人照抄一遍,待皇上問罪時,照著故事講一遍,說這就是去偽存真後記錄下來的故事。許強去了歙縣陶家莊了解到,從此處遷到鳳陽皇莊的兩戶人家祖祖輩輩都是陶家莊人,但他們有個表哥姓周,是鳳陽縣令,於是內情不言而喻。
朱元璋巡幸汴梁期間,劉伯溫、李善長留守,劉伯溫盡職盡責,得罪不少小人。一日宋濂邀劉伯溫到府上品茶,他送劉伯溫六字“識時務,知進退”,劉伯溫聽得著急,讓宋濂有話直說,宋濂說李善長同為留守,且官職又比他大,卻一味寬和縱容,無為而治,這其中奧妙耐人尋味啊。劉伯溫對宋濂的善意提醒頗為感謝。李善長的外甥李彬看中了在奉膳坊唱曲的柳么么,他關照老闆等柳么么來了讓她直接到他房間,讓柳么么的老父親就在外候著。話說這劉義也對柳么么甚為著迷,李彬每次聽柳么么唱曲總能和劉義碰上,劉義知道李彬對柳么么志在必得,他特意用銀子買通奉膳坊老闆當了一名小伙計。
興化寺一案的確蹊蹺,死了個老和尚,丟了舍利子,再就是只能從傷口窄而平滑判斷出凶器是倭刀,其他毫無頭緒。劉義突然想起那日和李彬衝突,李彬曾拔刀要刺他,那刀就是一把倭刀。劉伯溫心裡一動,讓劉義帶自己去茶館會會柳江父女,並關照柳江帶上當日李彬賞給柳么么的金條。劉伯溫看到了金條確認了李彬的罪責,他特意去丞相府拜見李善長,知會他自己要抓中書省的人了,李善長還不明就裡,問他何人?劉伯溫要抓的正是李彬。李彬被抓,李善長氣得不行,卻苦於沒有讓劉伯溫放人的理由。劉伯溫拿出金條,讓李彬仔細看金條上面的印字,那上面赫然印著“源通記”三字。
劉伯溫來到丞相府拿人,老莫正在李善長書房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託付家人呢,李善長萬分遷就,答應替他照顧家人,並親自送老莫出門囑咐善待此人,但劉伯溫並不買賬,命人上枷散發,讓人跟在他驢後面鳴囉開道。李善長被劉伯溫氣得直喊“從此大明朝廷有你沒我”。宋濂得知劉伯溫冒冒然就去了丞相府拿人,直說他太魯莽,劉伯溫說自己做事俯仰天地,無愧于心。宋濂告訴他要求斬李彬的折子太子殿下已經批了,拿到了定心丸劉伯溫就不著急砍李彬了,他說要把這老莫的案件再加上興化寺殺人案一塊理清楚了來個一箭雙雕。
劉伯溫所說的證人居然是李善長以為已經妥善處死的柳江,柳江將受李彬威逼所做之事供認不諱,李善長實在無計可施,只得搬出眼下正值祈雨的關鍵時刻,此刻殺人有違天意,劉伯溫不管這套,他說他倒要看看殺一個十惡不赦的貪官是不是有違天意。李彬指著劉伯溫說他刑訊逼供,屈打成招,甚至柳江這個證人也是假的,他壓根不認識,他要面見皇上告劉伯溫的狀,但劉伯溫說不用等皇上回來,他得先掉腦袋。李善長拎著溫好的老酒找劉伯溫敘舊,開始走溫情路線。
皇上臨時起意帶著李善長和劉伯溫一起出去微服私訪,李善長下了淨街令,來到昔日熱鬧的大街上皇上看不到一個人,他責怪李善長這是準備讓他看什麼?看空街筒子嗎?說罷掃興地準備打道回府。劉伯溫拖著皇上再逛逛興許能碰上幾個人,果然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出現了幾個過路人,叫過來一打聽都是對當今朝廷大唱讚歌之人,劉伯溫一眼瞧出這就是李善長特意安排來演戲的,皇上自然不傻,只是忍著不拆穿李善長。皇上說著要請李善長和劉伯溫去吃他最愛的韭菜盒子,眼看著皇上朝飯館走來,官兵趕緊將剛才淨街趕進飯館的平頭百姓全給趕走了,只有一對母女坐在角落不挪身子,那小女孩頭插賣身的草標直嚷嚷著肚子餓,年輕母親面帶愁容一聲不吭。
這好好的一家人就這麼只剩下了孤兒寡母的,皇上聽了蔣玉貞的故事直替他們的遭遇打抱不平。突然想到問蔣玉貞是何方人氏?蔣玉貞告訴皇上自己是太原府長都縣的,而那個惡人就是皇上的親外甥王慶,所以各級衙門都不敢接她的狀紙。李善長稱病在家,誠心躲避王慶的案子,沒想到王慶卻親自來到了李善長府上求他救命。皇上也在犯愁這樁案子該怎麼辦?李善長建議皇上採用拖延政策,從此不提這事,但皇上知道劉伯溫頭一個不答應啊。蔣玉貞見案子一直沒進展,知道事涉皇上,劉大人也是有心無力,決定要帶著女兒離開劉府,劉義和管家正挽留著,劉伯溫回來了,他對蔣玉貞說這一離開他的良心可就一輩子不安了。
蔣玉貞狀告王慶案開審,皇上親臨公堂,按大明律民告官不管是非,先打原告二十殺威棒再問話,蔣玉貞不怕皮肉受苦,堅定要告,劉伯溫故作為蔣玉貞求情,說她一介女流之輩這殺威板子能否就免了?皇上不知有詐,還說既有法條,就不得因人而異,這殺威板子還是要打。劉伯溫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已經樂開了花,他要的就是皇上這句話。公堂上李善長不停地在拖延著時間,他不知道胡惟庸那邊事情可已辦利落,心裡七上八下的。蔣玉貞告王慶通奸謀財,謀害二命,李善長問王慶可認罪,但王慶矢口否認。
朱元璋決定重審蔣玉貞一案,因劉伯溫是原告,皇上是被告,這案子還得身為丞相的李善長來審,李善長眼見無法推託只得硬著頭皮接這燙手山芋。案子開審,依律臣告君也屬以下犯上,二十殺威棒也得打,劉伯溫願挨,但李善長左右為難,問皇上,皇上說自己是被告,哪有被告要求打原告之理,李善長轉而把球踢到刑部尚書處,說這是刑部的事他不好越俎代庖。看他們打人的推來推去,挨打的劉伯溫倒是急了,不停地催促他們,蔣玉貞大聲說劉大人涉案因她而起,她願替劉大人受罰,李善長問蔣玉貞狀告皇上有無證據?劉伯溫趕緊掏出一份卷宗大喊證據在此。皇上宣王慶上堂,讓劉伯溫問話,劉伯溫問王慶嘴上的傷因何而來?
一路青山綠水劉伯溫帶著劉義踏上了回鄉之路,劉義又擔又扛的好不辛苦,不免埋怨老爺不肯讓縣衙出頂轎子送他們一程。休息打尖時,劉義向劉伯溫打聽老家該有不少親戚吧他擔心自己磕頭認親又得一番辛苦,劉伯溫笑著對他說,有些只有幾歲的小孩,論輩份劉義該磕頭叫爺爺呢。劉義頓感吃虧,嘟囔著早知道就不認他當爹了,劉伯溫笑道不是皇上多事,他還不想有這兒子呢,他要不願意叫爹可以叫別的。劉義說以後就叫先生。劉伯溫回到兒時唸書的村莊,眾鄉親紛紛下跪磕頭大喊恩人,因為大明開國各地都加了稅糧,唯青田縣因著劉伯溫的功勞免加,鄉里鄉親都感激不盡。
劉伯溫將自己設想的民防海盜的簡易方法給七叔公看,要既不會違背朱元璋嚴禁民間練武的規定,又可常年演練,劉伯溫讓他們利用社火排演陣型,比如暗含一字長蛇陣的陣法,對付海盜可做到首尾兼顧,如八卦陣中的休門,對付起海盜來就可以形成局部人數上的優勢關門打狗,至於兵器嘛為防官府猜忌,鄉親們可以在木棍上挑個漁燈,組成漁燈舞陣。有人在縣衙外喊冤,劉伯溫閒不住決定去看看,喊冤人稱自家有奇冤,三年未了斷,縣官不接狀,州府屢斥還。縣官匆匆出門讓劉伯溫千萬別接這案,前任縣太爺就為的這事辭官,且上峰明令銷案,不再留有案底。
劉義找鄰縣的算命先生了解張德發家情況,了解情況後又想不給銀子一走了之,被算命先生綁了送家裡來了,傻姐看自己的心上人被人綁著,衝上去對著算命先生又是打又是咬。沒想到算命先生見到劉伯溫跪下就說有下情稟告,說自己冤情似海。李善長和胡惟庸得知劉伯溫在家組織村民練漁燈舞呢,決定藉機到皇上面前說說他的壞話,將一紙揭貼貼到了宮門口。皇上覺得這事與李善長有關,但馬皇后卻覺得李善長不見得有此魄力。眾鄉紳將挖來的“寶貝”抬到縣衙讓劉伯溫鑑定,劉伯溫只粗粗瞄了一眼就讓人抬開,告之並無寶物。
劉義和那算命的再次來到鄰縣打探張家的消息,經過算命先生的一番胡攪蠻纏,總算是把張家那兩口子的關係給弄明白了,劉義叫來衙役將一對狗男女拿下,羈押大牢。皇上的旨意也下來了,準劉伯溫奉旨巡按東南八府,劉伯溫穿上官服正式舊案重審張青被殺一案。一升堂劉伯溫既不提原告也不提被告,只是讓在此案中枉法的各級官員在堂前站了,只有處州府治中裴槐自認問心無愧,一直站在原位不動。劉伯溫欣賞他秉公辦事,特命他暫代處州府事,協助他徹查張青一案。